社論/得來不易 馬祖水資源

  • 2021-01-27
金門遭遇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田裡高粱無水可灌溉,損失四到五成,幸虧兩年前開始與對岸通水,民生用水尚能供應,而馬祖乾旱同樣嚴重,目前七成仰賴海淡水,水廠坦言倘若僅靠湖庫水,早已進入過去鄉親熟知的限水噩夢,但水龍頭打開就有水,便宜的水價大家都用得起,也就遺忘每一滴水得來不易,自來水廠一再疾呼節約用水,並非僅是口號而是需要眾人一起努力的現實。
去年台灣氣象寫下一項極端紀錄,豐水期沒有颱風來襲帶來雨量,讓全台水庫拉警報,根據水利署資料,2020年6到11月,水庫集水區降雨量僅有661毫米,為歷史最低,比歷年平均降雨量1635毫米少了近1000毫米。幸而前一陣子東北季風緩解北部水情,石門水庫蓄水率上升到超過六成,翡翠水庫則上升至九成。
然而中南部就沒有這麼幸運,水庫存量節節下降,全台最大的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不到四分之一,苗栗與台中已進入減量供水,嘉義與台南則是減壓供水,嘉南地區第一期稻作宣布停灌,許多農民都抗議,台南因為南科大量用水,灌溉用水總成為第一個犧牲的部分,讓農民憤慨不已。
至於金門去年全年僅約476毫米,與往年相較少了一千毫米,許多池塘與湖庫都已乾枯見底,農民找不到水源可灌溉,就出現高粱田一片枯萎的景象,農民叫苦連天,知名金湖鎮太湖因缺水,形成沙洲,知名的景點雙鯉濕地也因缺水乾涸見底。雙鯉濕地附近池塘知名的景點「粉紅湖」,也因缺水導致藻類增生,出現「紅潮」,造成美麗錯誤。
 馬祖水情不遑多讓一樣吃緊,南竿蓄水量降至三成以下,北竿、東引五成左右,一切當然得利於海淡水的供應,馬祖海淡場密度甚高,一度高達六座,有的老舊廢棄,現在有四座仍繼續服務,在馬祖湖庫蓄水不穩定的情況下,海淡水幾乎已經成為馬祖的穩定供水來源。
只是海淡水供應不代表馬祖不缺水,馬祖四鄉五島在地形與水庫蓄積功能不佳的情況下,其實就是個水資源不足的高危險地區,當然離島幾乎都面臨這樣的風險,這也是金馬澎都將穩定供水視為重大施政,澎湖多次來馬取經興建海淡廠,金門則不顧兩岸情勢堅持爭取兩岸通水,以維護民生用水穩定可見一斑。
金門近期除大陸引水外,持續執行自來水擴建、湖庫整治及浚渫、增設蓄水設施、放流水利用計畫、地下水管理、水庫集水區保育、自來水檢漏及設施改善、海淡廠改善擴建及節約用水等相關計畫,相信這也是所有離島縣市必須借鏡學習,畢竟人可以一天不用電卻無法一日無水可用。
馬祖過度仰賴海淡水,其實也是一種風險,除了是24小時運轉的高耗能產業外,每年機組更換或備品都是驚人的開銷,過去就曾發生西莒海淡廠零件故障,國內找不到新品更換,國外採購需要數十日,湖庫卻只能支應一週用水,幸而找到堪用替代虛驚一場,但這都是用水風險。
借用水利署長官之言,在使用水資源時,千萬不要誤以為自來水很豐沛,也不要以為你付得起(水費),就去浪費它,守護水資源的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讓馬祖留住更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