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想到,一個城市乾淨的基礎是廁所,一個似乎提不上檯面的地方,卻是每個人每天都會使用的基本設施,公共廁所與國民健康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聯合國還將每年的11月19日訂為「世界廁所日」,環保署亦積極推動國內公廁整潔品質提升計畫,藉此喚醒大眾對公共衛生的重視,打造台灣乾淨城市的基礎。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自97年度推行「推動臺灣公廁整潔品質提升計畫」,截至去年全國建檔公廁7萬餘座,由各地環保機關評鑑分級管理。為了解民眾對公廁的感受,去年還辦理公廁評比活動,有1萬6千座公廁被評比,其中198座被評為待改善,其餘為優或特優等級。被評為待改善公廁環保署已請地方環保局督導加強清潔維護,有些公廁老舊破損,則納入來年改善工程計畫。
有的縣市做得特別理想,像是新北市年度還辦理公廁金質獎及特優場所認證,去年就頒發了五十個金質獎及21個公廁特優場所。新北市公廁金質獎除了依公廁屬性及類型分為公設機關、觀光遊憩、交通運輸及營業場所四組進行評選外,去年還增設友善綜合組,針對公廁隱密性、安全性及友善措施增設扶手、安全鈴、坐墊消毒液等項目進行評分,也特別訂定性別友善公廁設置原則,作為各單位推廣性別友善廁所的參考。
政府積極推動全國公廁改善的計畫,依循三不原則「不髒、不濕、不臭」,更開始宣導衛生紙丟馬桶政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使用過的衛生紙隨馬桶丟掉,而非留在廁所導致異味四溢,形塑新的優質公廁文化及如廁禮儀。
馬祖配合中央環保署政策,也自107年開始推動公廁精進計畫,依各類型場所之公廁設置情形清查盤點、建檔管理及稽查評分制度;推動公廁認養,尋求社會企業及民間團體共同支持,當然也導入公廁特優場所認證制度,以聯合管理、資源整合及自主改善概念,賦予榮譽認證。
雖然公家單位持續努力改善公廁的品質,但去年依舊發生多起公廁被破壞,公物遭到竊取的情事,像是福澳救生大隊廣場旁公廁、福澳運動場公廁、介壽澳口公園公廁等公廁,發生馬桶蓋遭人調換、衛生紙與水塔蓋遭人偷竊,也有天后宮公廁洗手台有許多沙灘玩水的人直接洗腳,導致洗手台髒亂及堵塞,在馬祖公廁品質改進後,卻遭到民眾的破壞,確實讓人痛心,想要擁有舒適的如廁環境必須眾人一起努力,而非一切仰賴政府。
馬祖這幾年持續的改善公廁品質,許多新建工程的廁所都已經有五星的等級,像是北竿航空站公廁使用免治馬桶,日本與韓國許多公廁幾乎都有提供免治的服務,而且通風設備良好,幾乎沒有大家以為固有的廁所異味,我們正在逐步迎上,但興建優質廁所後,未來還需要勤於清掃維護,以達到不髒、不濕、不臭的目標,提供使用民眾乾淨又舒適的如廁環境。
社論/打造城市乾淨基礎
-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