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神明與信徒溝通工具 神轎與北竿人生活息息相關

  • 2001-02-09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每年元宵時候,北竿各廟有
盛大的酬神活動,其中又以抬神轎這一項傳統習俗最具
特色。長期以來,神轎與北竿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即使在科學昌明的現代,連lash;多大小事還得由神轎指點,
而看似簡單的抬轎動作,其實暗藏玄機。

 北竿地區各廟宇的神轎是四鄉五島中特有的,早期全
北竿第一尊神轎是在尚書公廟。當時的神轎以竹子為材
,外觀與靠背藤椅十分相似,直到民國四十年前後,神
轎經改良成現在的模樣,後來各廟宇競相仿效製作神轎
,現在幾乎每間廟宇都有三到四尊神轎,而神轎已取代
擲茭成為信徒與神明間溝通的工具。

 北竿廟宇的神轎由四人共同抬著,根據抬轎人的說法
,在神明未上駕之前,木製神轎是很輕的,待執事捻香
請駕之後,神轎重量可以明顯感受到,而四位抬轎人就
由神明操控,上山下海都無法由抬轎人控制,有時候可
以看到冬天照樣抬轎下水。在所有信眾之間,並非所有
人都有資格抬神轎,轎手人選必須由神明欽點,然後再
經過訓練才能派上用場。從一位新手到可以上場,大約
要二、三年時間,由於世代交替、年輕的交棒人難尋,
目前北竿各廟就面臨轎手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