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學期國小三年級康軒版自然課程中有養  
蠶的單元,為了讓小朋友了解蠶的一生是如何經歷卵、  
幼蟲、蛹、成蟲的階段,東引國小三年級十六位同學這  
陣子也興起了養蠶風,常看到結伴採桑葉的景象。  
  
  只透過文字、圖片,實在是難以讓同學明白蛹是長得  
什麼樣子?蠶蛾又長得是什麼樣子?又何謂破繭而出?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同學自己養蠶並觀察。所以,東引國  
小三年級的自然老師就從台灣買了近二十隻的蠶寶寶交  
給同學,十六位同學分成四組,每四個同學負責飼養四  
隻蠶寶寶,從養蠶的過程中去親身發現蠶的一生有卵、  
幼蟲、蛹和成蟲等階段的變化,並培養細心觀察及記錄  
的能力。  
  
  養蠶,最重要的是要有桑葉讓蠶寶寶吃;所幸東引南  
澳地區有一棵樹齡至少已超過三、四十年的大桑樹,提  
供足夠的桑葉飼養蠶寶寶。小朋友表示,蠶寶寶吃桑葉  
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常常需要去採桑葉給蠶寶寶吃,並  
且還要將多餘的桑葉儲放在冰箱裡,避免一時之間找不  
到桑葉的情況發生。飼養了一陣子,蠶寶寶已經開始出  
現蠶「眠」的現象。小朋友興奮地解釋說,蠶生長一段  
時間後,會不吃不動,叫做眠,蠶眠的時候,牠的表皮
    
        
    東引國小三年級興起養蠶風 自然課程裡孩子自己培養、
- 2002-03-30
 
東引國小三年級興起養蠶風 自然課程裡孩子自己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