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最近地區有多項工程都在第
一次開標時面臨流標的命運。造成工程流標的因素很多
,有時候是規劃設計內容以及工程經費的問題,有時候
是營造業者採取所謂「技術性流標」。近年來,公共工
程委員會一直想設計一套完全合理合法的發包制度,但
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在法律規範之下,各有變通方
式。
一般來說,公共工程流標的因素大致離不開經費預算
與工期,預算少降低工程利潤,工期太短施工進度容易
落後,這些都是造成廠商意願低的原因,但通常業主單
位會在兩次流標之後才會針對設計內容進行調整,而調
整的方式多半不會在經費上做加減,而是在工期與設計
內容減項發包方式上做考量。
一項工程第一次發包時,如果流標,其原因不容易發
現,如果是兩次,甚至三次以上流標,就顯然是在規劃
設計或經費預算上出問題,但如果這項工程自始至終都
只有一家廠商有意願,業者就可能採技術性流標,迫使
業主調整內容或經費,以提高工程利潤。除了一些難度
高、性質冷門的工程外,一般工程都會吸引廠商投標,
但工程界一直存有綁標、圍標的疑雲,圍標或綁標最常
發生在大型工程,經
公共工程秘辛大公開
- 20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