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陸五一勞動節及十月一日國慶「黃金週」的長假,內部已引起廣泛議論,有預測五年內將會調整或取消。
中國大陸的假期特別多,尤以長假最為嚇人,除春節連續假之外,九○年代以來,週休二日比台灣早實施,再加上公眾假期中的五一勞動節及十月一日國慶的七天長假,碰上週末假日,有時是十天,希望藉「假日經濟」刺激消費。不過,究竟「黃金週」是否真的利大於弊已引起眾多討論。
以我們的看法,這種長假的實施,有些離譜;也有人說,大陸工資不高,假多一點,可以平衡心情「收入」。
根據大陸報導,黃金週在一些地方造成的極度擁擠現象,給旅遊帶來的掃興和參與人帶來的身心疲憊,都到了令人心有餘悸地步。有些人甚至發誓,再也不在黃金週出門湊熱鬧。因應公眾假日的制度變遷,民眾在被新制度安排的長假期裡,只能困守家中。
如果民眾還想旅遊,照理說,可躲過擁擠週而另行安排,因長假期的強制性,他們法定休息日中有大約十天被硬性鎖定在黃金週,這樣他們想另外湊夠必要的休息日出行,就變得相當困難。
此外,為拼湊「黃金週」,常需要安排員工在假期前連續工作七、八天以上,典型如前年的「五一放假辦法」,職工就需在五一前超長時間連續工作十個工作日。
這樣的制度簡直是誠心侵蝕社會效率。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與老闆,都深知讓職工超長時間連續工作的弊病,可惜他們無法決定休假辦法。他預測,五年之內,黃金週很可能就在人們深受其苦和負面作用充分暴露後壽終正寢。
此外,大陸專家指出,在「黃金週」期間,除了最上層的中樞包括國防、外交及最底層的飲食購物旅遊外,社會運作基本停頓。專家認為,「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可以三次在整整一週的時間裡,日常社會運作停頓,真是不可思議。」
大陸網站上對「黃金週」的討論也很多,一位網友便表示,應對「黃金週」的廣泛調查研究,召開聽證會,多聽聽民眾意見。黃金週的設計和效能絕不能停留在一些部門熱中公布增長的數據上,而應多思考民眾的感受,乃至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問題上。
以小三通來說,在「黃金週」期間,馬尾港海關等聯檢小組人員調度都出現狀況,去年經我地方協調才照常受理開航通關作業。
效能不彰 大陸「黃金週」備受爭議
- 2006-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