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什麼是「延緩失能」?

  • 2025-10-15

 失能指的是長者突然或逐漸失去在日常生活中自理的能力。這不僅可能源於疾病,也可能是因為年齡增加造成的身心退化。延緩失能的目的,就是透過早期預防與持續介入,盡可能保持身體機能與心智健康,讓長者的生活更自主、更有品質。

延緩失能的五大關鍵

 壹、 健康飲食

 食是健康的基礎。建議長者採取低脂肪、高蛋白質、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模式,多攝取蔬菜、水果及優質澱粉,並避免過多鹽分與加工食品。

 貳、 規律運動

 長期維持規律運動,是最實際的「長壽藥方」。散步、太極拳、伸展運動、輕量負重訓練,都能維持肌力與平衡感,降低跌倒與失能風險。

 參、 社交參與

 孤單是「隱形殺手」。參與社區活動、共餐、讀書會,甚至單純與鄰居談天,能增進心情愉悅與心理安定,對延緩失智也有幫助。

 肆、 認知訓練

 保持大腦活躍是防止退化的關鍵。象棋、拼圖、閱讀、學習新技能,甚至使用手機與孫子「視訊」,都能讓大腦保持靈活。

 伍、 血壓管理

 高血壓是導致失能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國健署建議,18 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壓,高血壓患者則應牢記「722」密碼:「7」連續七天、「2」早晚各一次、「2」每次量兩遍。規律監測、配合藥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中風、失能風險。

血壓穩定,健康加分

 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很多,包括體重過重、過鹹飲食、缺乏運動、酒精攝取過量等。要從源頭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健康生活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同時拒絕菸酒檳榔,每天至少 30 分鐘的規律運動。

 對於慢性病患者與長者,血壓控制更是關鍵。不僅要遵循健康生活習慣,還需規律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如此才能穩定血壓、避免併發症,讓老年生活多一分保障。

社區據點:落實「在地老化」的力量

 社區據點在這項計畫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這些據點不僅是長者的「活動中心」,更是健康促進的前線。例如,社區共餐不僅提供營養,也讓長者在用餐中建立人際互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則會規劃簡單運動課程、健康講座、慢性病管理服務,協助長者落實生活自我照顧。

 透過「在地化」的方式,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社區裡獲得支持,這不僅減少家庭與醫療體系的壓力,更能讓長者以更自然的方式延緩失能,真正「活出精彩人生」。

 結語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延緩失能與失智,不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每個家庭、社區、甚至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長照 2.0 的創新服務,正在一步步改變高齡者的未來樣貌。

 「預防失能」不是拒絕老化,而是與老化共舞。只要願意提早準備,從飲食、運動、社交到血壓管理,長者都能抓住自主與健康的鑰匙,迎接生命後半場的無限可能。



資料來源:

1、https://www.cw.com.tw/feature/event/ad-news1

2、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3、https://mohw.gov.tw/cp-16-37655-1F.html

4、https://www.mohw.gov.tw/cp-5268-69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