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慢漫東引.一路向海」
小島鄉政年度盛事,是在小島辦理「慢城」年會,東引鄉是全國第七個通過慢城認證,也是全臺第一個離島慢城,身為島民也與有榮焉。
很多人對於「慢城」懷有疑問,其實我也是。除了人口數達到標準,我們小島的耐看、耐住、耐玩的條件是什麼?「慢城」年會有許多的活動我都想去參與、去了解,首先是辦在忠誠門前海埔新生地的露天晚宴,很想體驗小島會出了什麼樣的在地特色料理,宴會已排好貴賓桌次席位,我無法混入,外子看我好奇又期待的心,於是就說我的席位讓妳坐,反正我要工作,忙來忙去也沒時間坐下來享用,他引著厚著臉皮的我到座席,便去忙了,我一坐上位子怕人誤會,就自我介紹說,我是某某夫人,某某在忙,我來坐他的位子,想想覺得真失禮,誰會自稱是「夫人」?況且也不是什麼「夫人」?於是便拿起一杯白酒,一乾而盡壓壓驚。
席間座位面向大海,我享受著傳統美食;也享受近在咫尺的天光雲影,西引島礁似巨獸靜伏眼前,當夕陽緩緩沉落,海面被渲染成一片金紅,像是教室裡那個頑皮的孩子打翻金跟紅的顏料,和著洗筆水一路流入了大海。席間每一道菜都說明島上廚師的功力及投入程度,廚師有如藝術家受了謬思女神啟發,將傳統食物加上了創意烹飪手法成就了餐桌上美味,我們熟悉的麵線-壽麵煮軟後泡冰水,裝碗加入老酒,這第一道菜的冷麵只有一口,吸哩呼嚕吞下肚,確有大大的滿足,中後年的我對於老酒料理總是念念不忘,晚宴中的老酒飯是裝在白色瓷碗中,蓋上碗蓋蒸,將老酒的香氣鎖在糯米粒裡,我總是欲罷不能的一口接一口。
九月秋老虎悶熱的天,將晚宴的氣氛悶出了口,因著酒精大家都站了起來,伴著音樂,開心地隨著熱情的原民又唱又跳,在場那些五官深邃立體、天生的好歌喉及超強歌舞表演力的賓客或小島新住民,讓平常安靜的小島沸騰起來,是因為暑氣、星空、音樂,更因為人情。
第二天論壇的主題是:與島共生「海洋、觀光、藝術與慢城,交織出島嶼的形狀」,我到會場報到準備聽講,接待人員問我:「你是哪位貴賓?」我說:「我不是貴賓,我是居民。」我瞪著推積如小山印著:「慢漫東引,一路向海」鼓鼓的裝著禮物的環保袋,而接待人員卻蹲下在長桌下摸了片刻,拿了一本年會手冊遞給我。
論壇中印象深刻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沙巴旅遊局產品經理,分享推廣沙巴的「以生態為核心」的旅遊策略。我也有感的認為推廣生態旅遊,會是小島的優勢,小島有獨特的植物群、鳥類及海上活動,沙巴旅遊產品經理提到在前一晚觀察到原民的服裝及飾品,跟沙巴的原住民相似,我想他是誤會了,以為小島的服飾及音樂文化是跟原民文化一樣。接著他提到對海的尊敬,有節制的捕撈及規範是必須的,讚美我們住的小島是「酷島」,要讓登島的人感受這一切。「慢城」是著重居民的生活品質,大部分的人也同意觀光不是深度的消耗,而是將文化保存下來,並將藝術注入社區成為一個新生命。「慢城」不是拒絕發展,而是要以人、文化、自然島嶼的故事跟時間共生。
暑假的尾巴有許多組親友登島,有些是慕名而來,其中有人說買了第三次的船票(前兩次都因天候而退票)終於到了小島;一位好友說九年沒登島了,小島變好新,許多建設是新的,也多了幾棟新大樓,但奇怪的是許多位以前見過的島民卻沒有變老,於是我也說了幾個新的故事給她聽。其他幾組好友看了美景,吃了美食,直呼我們一定要再回來:「我要帶朋友再來!」「我要帶家人來!」這是小島緩慢生活中,期許成為一個不僅是「一百萬人來一次」,也更是「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小島。
慢城東引.漫步小島
小島的地形一路向海;也一路向上,好比走中路老街,爬階梯、爬坡是家常便飯,也是練好腿力的機會,當你邊爬坡走樓梯邊說話,還不覺得喘時,說明你已經進化了,也融入了小島生活。
小島上的東湧燈塔,近年多了一隻守塔的貓,牠喜歡人們來看牠及餵食,白色的塔身、無垠的藍及腳下被歲月磨亮的石階,當太陽緩緩沉落海平線時,整座島嶼被金光染亮,不論你是倚著牆邊或坐在石階上都能慢慢感受鹹風、陽光及海水。
港邊的成群黑尾鷗嬉戲覓食,漁船碼頭的新鮮漁獲,等著你去看去選購,當新鮮漁獲變成餐桌上美味,滿足了不只是口腹,而是提升了小島的價值,夜晚海邊散步徐徐涼風及滿天的星斗,都令人平靜。
邀請您用一顆慢下來的心感受這一座「慢城」,感受我們居住的小島,感受這一切。
島居隨筆 之八/圖與文:陳翠玲
- 2025-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