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有句話形容某人生活奢華,揮霍無度,常說:「此儂羊羔美酒,盡快(愉悅)哩!」這話一直讓人納悶。舊時馬祖,吃羊肉喝老酒雖不能日日為之,但也不至於到豪奢等級,尋常人家一年吃個兩三回總是有的,怎會以「羊羔美酒」臧否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直到近日,偶然讀到《北山酒經》關於「羊羔酒」的記載,才知「羊羔美酒」並非指日常吃羔羊肉、飲高檔酒,這等又是肉、又是酒的享樂之事;而是真有一種以羔羊肉汁混合米飯,加入酒麴,釀成的「羊羔酒」,這才解開我多年的疑惑。此「羊羔酒」做工繁複,生產不易;想想,欲在穀物中融入動物的脂肪與蛋白質,最後發酵成酒,其難度可想而知。
明代馮時化寫的《酒史》說:「羊羔酒出汾州、孝義等縣,白色瑩徹,如冰清美,饒有風味,遠出襄陵之上,小挾膻氣耳。」具體描述了此酒的出處(汾州、孝義)、顏色(白色瑩徹)與滋味(小挾膻氣)。唐宋以前,「羊羔酒」僅作為禮制用酒。《漢書》記載:「昭帝令郡縣常以正月賜羊酒。」可見當時社會只在重要節慶與特殊場合,做為賞賜、慶賀與餽贈的禮品。《紅樓夢》第七回,賈寶玉將「羊羔美酒」與「糞窟泥溝」做為對比,藉以突顯人格之珍貴高尚與低賤鄙陋的巨大差異;在這裡,「羊羔美酒」已經提升到昭其馨香的道德高度了。
然而,此款色如冰清,味賽甘露,僅在皇親國戚與富商巨賈之間流行的酒中聖品,最初的釀造者卻只是一對平民夫婦。春秋時期,一位名喚程福的農民,為逃避徭役,偕妻隱居深山。某日,程妻烹煮羔羊,撈起數塊攤在穀飯上,農忙忘食,為草屋滴下之雨露所染,數日後竟然傳出陣陣酒香,嚐之芬芳醇厚,無比甘美。這程福頗具心機,將其獻予當時的權臣欒武子。果然,朝廷上下,一片叫好,不但為自己謀得專司釀酒的官職,更為人間添增一款佳釀。
這讓我想到民間大補之物 — 羊老。民國三十年間,本縣東引耆老陳瑞琛先生,藏有一冊清末閩東語評話手抄本《雌雄玉蝙蝠》,其中一段講到歐陽瑞公子與俠客岳峰一見如故,捻香歃血,結拜兄弟之後,行到附近菜館「湖仙樓」飲宴慶賀。跑堂稟報菜單,有一段極為精彩的閩東語吟唱:
酒保當時開聲叫,客官在上聽儂言。儂店酒肴般般務(有),參鬚美酒密淋吟。三年頂舊月下老,雞老紹興五加皮。福老醉老並冬老,白干四半威士忌。虎骨玫瑰高粱酒,糯米國公狀元紅。原刀花雕共羊老,重釀老酒番薯燒。黑米木瓜共啤酒,青紅行酒綠豆燒。酒汗大粬茅台酒,本地特製醉八仙。焗燒周公百歲酒,薏米燒白蘭地竹葉青。酒名將近四十種,儂仱菜名再唸你聽。
其中,月下老、雞老、福老、醉老、冬老、狀元紅、羊老、青紅等,皆是不同名稱、不同口味的自釀老酒,可見「羊老」與其它各式酒類一樣,均是民間的日常吃食。
民國六十年代,某位家境甚好的高中同學談及,他自幼體弱,曾見父親親手做「羊老」讓他進補。新鮮羊肉切塊後入甕,加入老酒淹過肉塊,黏土密封,以粗糠煨煮一日一夜,開甕後骨肉皆融化入酒,芳香四溢,食之滋陰補陽,健體強身,他的體質果然精進許多。果不然,高中甫畢業即將梅石第一美女娶回,父親高興之餘大宴賓客。據稱,這是馬祖最後一場連續吃喝三天的傳統喜宴。
北竿橋仔姜伙先生口述另一則「羊老」故事,更為離奇。民國三十年代,他的尊翁姜元泉是北竿知名中醫,人稱「元泉先生」。當年,都是讓轎夫抬著竹轎到病家把脈抓藥。
元泉先生與岳父一家同住橋仔山尾。岳父會製鞋,每隔幾天,便挑著布鞋、草鞋到塘岐、白沙等地叫賣。那時,偶有日本人駛船來橋仔,拿一些包紮槍砲彈藥的粗布,與村人換魚、換番薯。姜元泉岳父也收了幾塊油布,洗滌曬乾,留著縫鞋面做鞋底。
這天,北竿土匪頭王正平的幾個嘍囉,從芹壁欲往塘岐,途經橋仔山尾,看到幾塊布條掛在竹竿隨風招展。土匪認定這家有錢,揹著「五粒破」長槍,把姜元泉岳父押到橋仔鹽館,王正平妻居住處。
當天姜元泉適巧不在,妻子、岳母驚慌失措。那時,土匪還待村裡,女人家不敢出面,只好喚五歲的姜伙生下到橋仔找他爹。姜伙生哭哭啼啼,不知往何處去尋,忽然一陣吹簫拉琴之聲傳來,他知道依爹雅好此道,循聲而去,果然在南邊山一戶人家找到他爹。
姜伙生臉帶淚痕,抽噎著說:「依嬭說,依公被土匪抓到鹽館去了!」依爹摸摸伙生,立刻趕到鹽館,王正平妻正在廳堂與嘍囉閒聊。
見面才知,姜元泉與王妻是舊識。兩年前,姜元泉尚在梅花,那時期王妻罹「損症」,日漸耗弱,往福州食了幾帖藥,仍未見起色。她不知哪裡探得姜元泉能治此症,特別搭錨纜往梅花找姜元泉治病。姜元泉開了偏方,要她宰殺一頭尚未生子的母羔羊,去毛除內臟,熱水燙過,全羊塞入瓦甕,澆老酒至羊身沒入,以泥封甕,粗糠煨一天一夜,直到骨肉全化為羊湯。再落索麵一只,燙熟後澆入羊湯,三餐食一碗。王妻僅食一頭羊,不但元氣恢復,還生了孩子。
王妻見到姜元泉,非常熱絡,起身相迎:「先生是您呀!今旦怎會來我這裡,來裡邊坐。」
姜元泉畢竟見過世面,措辭小心翼翼:「我丈人被兄弟們請到這裡,可能是一場誤會,麻煩您查一下。」
王妻問了嘍囉,大致明白狀況,就打手搖電話給在白沙的王正平。王正平倒也爽快,命令嘍囉立即釋放姜元泉岳父,還讓王妻煮了二碗太平蛋麵線。麵端出來,姜元泉示意丈人,蛋先食了,麵勿吃光,留一些餘裕給主家。
故事講到這裡。我問姜伙生:「依哥,汝有無食過羊老?」他說:「做倪囝時食過,幾十年無見囉!」說的也是,此備受尊崇,一路風光的大補之物,近年來在各類食補、藥補的競逐下,逐漸隱退,只留在街頭巷尾的餘音之中。倒是另一道做法簡單,延伸自「羊老」的佳餚「羊肉、蘿蔔燉老酒」,在民間仍然十分活躍。
馬祖的冬天非常寒冷,蘿蔔當令,又大又脆。大家都知道,此時節走在路上,只要盯緊飄著羶鮮氣味的酒香,一路尋去,肯定會在某家的電火鍋上,找到最溫暖的所在。
羊老/文與圖:劉宏文
- 2025-09-01

姜伙生講羊老故事

湖仙樓酒單

新利大雅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