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疫情升溫!衛生局籲落實「巡、倒、清、刷」 守護社區安全

  • 2025-08-12

因應屈公病疫情升溫,衛生局呼籲鄉親共同清理積水、落實防蚊措施,守護家人及社區安全。(圖:連江縣衛生局)

因應屈公病疫情升溫,衛生局呼籲鄉親共同清理積水、落實防蚊措施,守護家人及社區安全。(圖:連江縣衛生局)

 【記者王致潔報導】近日,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急速升溫,短短一週新增病例達2,892例,佛山市累計超過6,900例。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上週宣布,將廣東省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從第1級「注意」提升至第2級「警示」。鑑於這波疫情全球累積已逾25萬例,世界衛生組織也於7月22日緊急呼籲各國採取因應措施。

 目前台灣境內尚無本土傳播案例,屈公病皆為境外移入,累計已達17例,創近6年同期新高,其中13例來自印尼、2例來自菲律賓、1例來自中國、1例來自斯里蘭卡。

 屈公病是由病媒蚊(如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叮咬後傳播的病毒感染,並非人傳人,但形成「人-蚊-人」的感染循環仍具高度風險。常見症狀包括突發高燒、劇烈關節痛(特別是手腕、腳踝)、頭痛、疲倦、噁心、肌肉痛與皮疹。多數患者於3至7天可好轉,僅少數可能併發心肌炎、腦炎等重症,但致死率極低。然而,有些患者症狀可能延續數週甚至數月,尤其關節疼痛可能造成長期困擾。

 由於病媒蚊與登革熱相同,外地移入病例恐引發本土疫情擴散風險升高。為杜絕屈公病與登革熱威脅,連江縣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巡、倒、清、刷」行動:巡查住家內外是否有容器積水、倒除或清理積水、刷洗容器,避免蚊媒孳生。同時,若需前往廣東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應採取以下自我防護措施:一、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減少蚊蟲叮咬;二、使用含DEET(敵避)、Pi-caridin(派卡瑞丁)或IR3535(伊默克)等成分的防蚊液;三、入住具紗窗、紗門以及完善衛生設備的居所;四、入境時若有發燒、四肢痠痛、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檢疫人員;返國後若有類似症狀,務必儘速就醫並主動提供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資料,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連江縣衛生局表示,該局持續與疾管署合作,與鄉親共同防守,一同維護家人與社區安全,防止屈公病入侵,守護健康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