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洄游計畫駐村津沙 農業部訪視肯定成果

  • 2025-08-02

大專生洄游農村團辦理「手做桌餐」食農漁教育活動,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團隊來馬對其訪視。(圖:大專生洄游農村駐村團隊)

大專生洄游農村團辦理「手做桌餐」食農漁教育活動,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團隊來馬對其訪視。(圖:大專生洄游農村駐村團隊)

 【本報訊】7月31日,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組成之訪視團,赴津沙社區對大專生洄游農村駐村團隊進行訪視,由縣府產發處副處長張壽華陪同,團隊師生帶領訪視委員,以味覺為主軸展開一場與地方的對話,委員並提出寶貴建議。

 訪視團成員包括前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副署長林長立、虎尾科技大學林俊男教授、前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組長高伯宗、今周刊數位內容部總監兼總編輯陳俍任等4位委員以及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羅科長、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北分署承辦、碩泰公關顧問公司李心怡總經理等10人。

 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計畫至今已辦理15屆,以持續推動大專生走入農漁村,實踐體驗、關懷與行動。「津沙拾味」團隊由東海大學景觀學系鄒君瑋助理教授指導,由景觀學系與餐旅管理學系共9位學生組成,自7月起展開為期2個月的駐村行動,以津沙社區為基地,觸角涉及珠螺社區珠螺農園以及未來地方之一級產業培力活動,深入進行田野調查、地方訪談與辦理「小小釀酒師」、「小小廚師」活動,以及社區「綠色照顧計畫」等之實作創作。

 團隊聚焦於島嶼食農魚教育、聚落環境永續與文化再造,團隊從紅糟文化、村落飲食記憶、戰地美學等素材出發,發展出「味覺繪本」、「農村桌餐」、「聚落文化策展」等共10味多元作品,期望透過大專生視角,讓津沙、珠螺重新被看見、被想像、被理解。

 訪視過程的重頭戲為以「味」為媒介,正式推出「馬祖南竿.盛夏:津味食聚」大地桌餐體驗,展開味覺與文化的對話,桌餐以「拾起土地的味道」為核心,結合在地食材、傳統文化與創新料理思維,由學生親自策劃、設計、備料與呈現,充分展現餐旅管理學系的專業實作力與團隊的在地觀察。這是一場不只是「吃」,更是「感受」與「理解」的體驗過程,傳遞青年對土地的細膩想像與深切關懷。整場桌餐由5道融合馬祖風土與象徵意涵的創意小點組成,歷經團隊數週研發、試作與優化,致力於透過味覺,喚起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包含〈潮間小島/芙蓉酥乳酪塔〉、〈洛漬蘿花/洛神花醃蘿蔔花〉、〈淺灘拾味/淡菜優格乳酪醬佐法式長棍〉、〈赤島醇奶/紅糟珍珠奶茶〉、〈微醺冰堡/老酒冰淇淋〉等結合在地食材之特色輕食料理。期能將此特色輕食料理,延續至津沙社區如「津冬酒祭」之地方年度活動。

 除了桌餐呈現,團隊亦安排社區導覽訪視行程,由張壽華偕同津沙社協總幹事林美好、執行長林家緯,陪同委員深入津沙巷弄、探訪閩東聚落石屋、海廢藝術品、走訪村民生活現場,實地感受津沙作為聚落保存區的文化底蘊與時光魅力。透過講解與故事分享,讓文化不只存在於記憶,也延伸至空間與味覺的對話之中,成為一場感官與情感交織的旅程。這不只是一場料理呈現,更是一種實驗與行動的嘗試———將土地的味道重新端上桌面,讓農漁村文化透過當代表達產生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