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我國十大死因的第3名,對65歲以上長者來說,肺炎帶來的死亡威脅超過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中,肺炎鏈球菌是國人罹患社區性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特別是對於免疫力較弱的族群,例如65歲以上的長者、5歲以下的幼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肺疾病)的人群,感染後的重症和死亡風險顯著提高。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細菌,存在於許多人正常的鼻咽部,為無症狀之鼻咽帶菌狀態;一旦免疫力降低,病菌就從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發感染症,所以肺炎鏈球菌感染多跟隨在病毒感染之後。剛開始只是一點發燒、咳嗽、流鼻水,以為是感冒,但幾天後仍不見好轉,或是病情好轉1到2天後又開始發燒、不舒服。然而,當免疫系統無法有效控制時,這種細菌可能引發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嚴重疾病感染。另外,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24年因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16,702人,而肺炎鏈球菌感染是這些死亡背後的主要元凶之一。
預防勝於治療,針對肺炎鏈球菌感染,接種疫苗是預防重症的最佳武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目前我國已經將13價疫苗列入幼童常規疫苗接種期程內,亦全年提供65歲以上民眾接種1劑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13價疫苗)及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簡稱23價疫苗),以加強免疫保護效力。建議65歲以上民眾先接種13價疫苗,且間隔1年後再接種23價疫苗獲得完整保護力,並提醒IPD高風險對象(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接種13價疫苗後則「間隔至少8週」即可接種23價疫苗。
除了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例如,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避免與病患密切接觸等等,都可以有效減少細菌的傳播。此外,配戴口罩、保持良好的環境通風,特別是在流感和呼吸道疾病高峰期,也有助於降低感染機率。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維持長者的健康已成為公共衛生的首要挑戰。對於許多高齡者來說,「預防重於治療」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切身相關的課題,許多人常誤以為疫苗僅針對幼童,卻忽略了成人疫苗的重要性;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逐漸下降,高齡長者特別需要額外的保護。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的健康,更是一種對家人和社會負責的行動。避免住院與併發症,不僅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更能維持生活品質,延續健康的每一天。
健康話題/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長者健康的第一步
- 2025-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