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呼籲發揮守門人精神

  • 2025-04-16

 自殺是一個從「想法」到「實際行動」的過程,通常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並非單一危險因子即可促發。近日傳出在社群平台直播後自殺的事件,令人感到萬分惋惜。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呂淑貞理事長呼籲大眾,自殺背後的影響因素可以透過尋求幫助來緩解;同時,當發現身邊的人透露出低落、無望的情緒或自殺意念時,可以發揮守門人的關懷精神來協助當事者。

 呂淑貞理事長指出,民眾常誤認為「將輕生掛在嘴上的人不會真的去執行」,但事實上,自殺企圖者的任何言語和行動都有可能是在尋求幫助。針對這些常見的迷思,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阻止自殺發生,共同營造珍愛生命的環境。 楊境中秘書長也表示,隨著網路的普及,自殺意念者可能會透過網路尋求外界的幫助。因此,網路上的言論可能對當事者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譏諷或刺激的言論,可能進一步造成當事人走向絕路。

自殺是有跡可循確可預防的

 自殺事件的報導有時會出現「突然」等字眼,來描述自殺事件的發生,其實自殺企圖者在行動之前,並不會毫無預兆的,重要的是留意自殺前的警訊,才能及時有效預防。另外自殺原因是多元且複雜的,需考慮到身心健康、重大壓力事件、社會與文化因素等等。故藉由周遭的親友、同僚、網友等發揮珍愛生命守門人的關懷精神,協助運用求助資源並獲得專業諮詢。

善用心情溫度計,熟練三技巧,共當珍愛生命守門人

 掌握守門人「一問」、「二應」、「三轉介」3步驟來協助他人:

 【一問】主動關懷身邊的人,留意可能的自殺徵兆,如:異常憂鬱、心情低落、反覆提到死亡或自殺、突然轉送重要物品或立遺囑、飲食或睡眠習慣的突然改變、透露自殺意念或計畫等。

 【二應】以不批判的態度聆聽並同理對方的問題與苦處,切勿做出突兀的評論,應以平和的語氣給予對方支持。

 【三轉介】當情緒困擾持續或表達負面訊息時,除了陪伴對方,若情況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應即時協助對方就醫,連結可用的資源。緊急時,應立刻報警或直接撥打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1925尋求幫助,亦可就近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或精神醫療院所就醫,協助度過危機,避免悲劇發生。

 自殺是可預防的。防治自殺的意義在於促進民眾的心理健康,本會藉此新聞稿呼籲大眾保持覺察,避免受相關新聞事件影響,若有需要,請適時尋求協助。

憂鬱症與自殺風險

 憂鬱症在現今的社會中普遍出現,而自殺企圖與憂鬱症具有極大的關係,自殺意念即為憂鬱症症狀之一,尤其出現無望及無助感時,就容易有自殺的想法出現。

 自殺是有跡可循的,而面對憂鬱症自殺可能的警訊有:語言:可能會在言語或是文字提到告別或是死亡等字語。

 心情:心情低落出現孤寂或是絕望,有些會出現突然的情緒變化,例如重鬱症患者突然活潑開朗。

 想法:容易出現我沒用、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是不是只要我消失一切都會變好等想法。

 行為:行為上有明顯的改變,尤其與過去不同。

 外表: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睡眠飲食狀況不佳等。    

情緒困擾,何時該求助?

 有時候,生活難免會讓我們感到壓力山大、情緒低落或焦慮不安。

 這些感受其實很正常,但如果持續太久,或者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

那也許是時候考慮找專業人士聊聊了!那什麼時候該尋求心理協助呢?

 情緒低落持續兩週以上:如果心情低落、焦慮不安的狀態一直揮之不去,而且自己怎麼調適都沒用,那或許值得找專業人士聊聊,看看怎麼調整會比較好。

 影響到工作、學業或人際關係:當情緒讓你提不起勁去工作、上課,或是影響到與家人朋友的互動,那可能就是一個提醒:是時候尋求一些支持了!

 出現自我傷害或輕生念頭:如果曾經有這樣的念頭,請一定要立刻尋求幫助。你並不孤單,也不需要獨自承擔這一切,專業人士可以陪伴你一起走過低潮。

 出現身體不適:長期的壓力或情緒困擾可能會影響身體,比如睡不好、沒胃口、容易頭痛等等。如果這些狀況一直存在,或許可以讓專業人士幫你找出更好的調適方法。

 其實,尋求心理協助並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對自己好的一種方式。像是找健身教練幫忙調整運動計畫一樣,專業人員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合適的調適方法,讓生活變得更輕鬆。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正經歷情緒上的困擾,別猶豫,試著尋求幫助吧!有時候,一點點支持,就能帶來很大的改變。

資源專區:安心專線1925衛福部提供 24 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如果感到焦慮、難受,都可以電話直接撥打1925進行諮詢!

心情溫度計APP:https://bsrs.page.link/55q2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珍愛生命打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