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島-陳敬寶《尋常人家》 以擺拍攝影記錄島民日常

  • 2025-08-21

 陳敬寶,馬祖北竿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致力於探討攝影的再現本質與表現潛能;近期在時間性與記憶等議題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與書寫。曾獲日本北海道東川賞海外攝影家獎並入圍台新藝術獎,個展於法國亞爾攝影節;亦曾參與美國克里夫蘭基金會與日本橫濱黃金町等地的藝術駐村。其作品《片刻濃妝:檳榔西施》(2003)系列紀實肖像的作品,記錄特定年代台灣曾風行一時的獨特文化現象。《迴返計劃》(2015)則是藉被攝者的文件書寫與「重演」(re-enact) 式攝影探討現實、真實與記憶的微妙界域。「天上人間」系列藉由拍攝與民宅比鄰的小廟與墳墓,以「住屋」為隱喻,探討幽微的生死學,將台灣描繪為神、人與亡靈共居的土地;近年的「尋常人家」系列,則著重於記錄當代台灣人們居家生活的樣態。

 《尋常人家》(Ordinary Household)系列作品帶領觀者進入原本隱微於家戶門庭之內鮮少得見的在地室內空間,以擺拍攝影的形式,記錄當下此時幾位北竿島住民的居家環境肖像。透過大幅照片客觀精細的描繪,揭顯出框景中的人、物件與擺設在社會學及人類學層面的意涵。三屏橫向開展的攝影影像,模擬電影鏡頭裡的「橫搖」;在分隔卻緊鄰的空間中,主要被攝者經常出現兩次,既呈顯其不同的面貌也暗示時間的推移。

 《尋常人家》第一件作品〈依自伯父伯母〉

 北竿橋仔村常被稱為馬祖的長壽村,住著五位年過九十歲的長者。其中依自伯父是唯一超過百歲的人瑞。他與伯母長年維持著簡樸的生活、清淡的飲食;平日以在鄰近家屋的田裡種菜作為運動,享受平靜生活,被認為是長壽的秘訣。老人家住在典型的閩東式花崗石家屋裡,一直以來仍然以「竈」作為主要炊事用具;也維持著於木質屋梁上懸掛風燈及其他物品的習慣。在依自伯父伯母的住屋裡,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在地人們日常居家生活的樣態與風貌。正是這樣樸實的家庭,在大約四十年前,培育出一位在地出身的小學校長和三位馬祖地區國中畢業會考的狀元和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