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訊】眼下,春和景明,天氣回暖,正是踏青好時節。從城市公園到山野湖畔,再到海邊江邊,不少市民走出家門,體驗「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露營遊。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露營經濟火熱,小帳篷正撐起大市場。
露營經濟火熱
「帳篷是成年人的樹洞,篝火燎盡KPI(關鍵績效指標)」「城市待機,山野重啟,充電器換成螢火蟲,會議室讓給松濤局」「解壓的盡頭是曠野:三分熟牛排、七分熟友誼,佐一杯煮沸的星河」…近期,在小紅圈書、短視頻和露營的話題。其中,「城市露營週邊好去處」這個話題已成為小紅書熱門話題,瀏覽量達1.8億。
記者昨天搜尋淘寶等平台發現,不少露營裝備推出了國補優惠,例如帳篷價格平均200多元/頂。根據商品相關數據顯示,前幾名的露營裝備銷售量達10萬單以上,24小時內有數千人購買。
根據網路銷售平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露營帳篷成交額較上季成長240%,淋浴帳篷成交額較上季成長150%,三合一天幕版自動帳篷成交額較上季成長700%。露營經濟火熱,可見一斑。
露營地百花齊開
記者在小紅書以及短片等平台搜尋發現,連江成為福州週邊熱門露營地,不少網友分享、推薦兩山記憶·海岸線營地、元野營地、松塢裡濱海營地等寶藏露營地。
特色一:露營地+濱海風情
連江正爭創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打造了多個濱海露營地。
清明假期,陽光明媚的午後,裹挾著鹹濕氣息的海風吹亂了海面的點點星芒,也吹動了在兩山記憶·海岸線營地遊玩的市民的裙擺。
環顧營地四周,除了湛藍的大海外,便是肆意蔓延的綠意,一頂頂白色帳篷在其間「野」性生長、綻放,山野悠閒般的閒適感油然而生。
兩山記憶·海岸線營地位於黃岐鎮古石村,以鬆弛感、「透氣性」和獨特的山海元素,成功擄獲許多遊客的心。據悉,自營地開放以來,已接待遊客2,000餘人次。 「這裡背山靠海、視野開闊、風景如畫,真的很符合我對戶外露營的一切想像,自在且舒適,這種久違的鬆弛感讓人上癮。」不斷用手機定格眼前美景的林女士告訴記者。
「當下氣候宜人,正是露營旺季。目前營地日接待量近百人,相較淡季增長了30%以上,基本每個週末都能達到飽和狀態。」兩山記憶海岸線營地主理人陳立峰說。
特色二:露營地+山地森林
有人喜歡大海,有人喜歡森林。位於潘渡鎮貴安村的元野營地更是一位難求,許多市民早早就提前預約場子。 「清明假期,我們接待了2000餘人,營地基本上被約滿。」元野營地負責人高學新表示。
據了解,元野營地總佔地7萬平方米,興建營火廣場、舞台廣場、網紅貨櫃及26個稻草屋、15頂天幕,可滿足遊客野餐、露營、遊玩等需求。
特色三:露營地+城市公園
家門口的城市公園也是露營休閒好去處。
昨天上午,記者在連江南江濱公園看到,市民們圍坐一圈,拍照、聊天,享受春光。不遠處,活力十足的孩子們嘻嘻哈哈、奔跑打鬧。
「前幾天一直下雨,趁著晴天帶孩子們出來露營,感受下春光。」市民王先生說。
和王先生想法不謀而合的還有市民張女士,『相較於傳統旅行方式,公園露營既省時省力,又能欣賞優美風景,關鍵還免費,週末與家人一起露營,已成為放鬆身心的日常儀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福州市園林中心公佈了22個公園35處可以野餐、露營、搭帳篷的共用草坪。
小帳篷撐起大市場
山地露營、鄉村露營、海邊露營…隨著露營文化的不斷『出圈』,露營逐漸從小眾市場走向大眾生活。
央視財經數據顯示,露營經濟帶動了包括帳篷、天幕、折疊桌椅、露營基地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2024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已達1,334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2,483.2億元,帶動整體市場規模達1.44兆元。
那麼,要如何讓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呢?去年6月,省文旅廳等12個部門聯合印製《關於引導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及帳篷露營地規範發展的意見(試行)》,要求各地大力發展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帳篷露營地、青少年營地等,打造優秀營地品牌。 《福州市促進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的扶持措施(2024—2026年)》提出,給予自駕車旅居車營補助。
除了政策支援外,企業還在營地配套、加值服務上做足功課。
記者調查發現,元野營推出了「週末及假日專屬」「平日專屬」等多種套餐,並增設兒童滑梯、彩虹滑道、蝴蝶鞦韆等遊玩設施,滿足群多多樣化需求。
為了更好地接待遊客,兩山記憶海岸線營地也不斷創新露營場景,並計劃舉辦針對性的主題露營活動,進一步豐富遊客露營體驗。
松境·三落厝營地則是另闢蹊徑,將明朝古風與現代露營巧妙結合,帶給遊客反差感十足的露營體驗。
下一步,連江也將因地制宜,依托營地連結文化旅遊等不同產業,建構「露營+」生態閉環,進一步激發露營消費潛力,讓小帳篷撐起大市場。
海邊山邊江邊春風吹暖帳篷經濟
- 2025-04-15

市民在烏龍江畔露營。

元野營地吸引了許多露營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