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退而不休 人生下半場依舊發光

  • 2025-03-26

 2015年上映的電影《高年級實習生》,講述70歲的勞勃狄尼洛退休後重返職場,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實習生的故事。劇中,其憑藉豐富的職場經驗、穩健的心態與高EQ,不僅贏得年輕同事的尊重,更成為年輕女老闆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這部電影不僅展現了高齡者再就業的可能性,也凸顯了一個日益迫切的現實———在全球高齡化與勞動力短缺的雙重夾擊下,「退而不休」不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

 世界各國正面臨高齡化社會與勞動力短缺的雙重壓力。根據聯合國報告,全球65歲以上人口比例正在快速上升,預計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6%,相當於每六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而另一方面,少子化導致的勞動力萎縮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隱憂,企業不斷面臨招工困難、勞動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台灣今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在少子化影響下,高齡化趨勢快速上升,六十五歲以上銀髮人口,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十,對台灣勞動力及產業發展是重大危機。

 這樣的問題世界皆然,許多國家政策開始因應這樣的趨勢做出因應之道,德國早在2003年推出的迷你工時制度頗值得效法,迷你工時制度,允許勞工每月工資不超過520歐元(約新台幣1.8萬元),且免繳社會保險費,僱主的負擔也相對較輕,從而鼓勵高齡者、兼職者和學生進入職場。這項制度讓許多退休人士可以在負擔得起的工作強度下,繼續貢獻所長,同時補足人力市場的缺口。這不僅減少了社會福利的壓力,也幫助企業找到穩定且可靠的員工。

 日本與韓國是全球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兩國政府也積極推動高齡者再就業政策。日本政府鼓勵企業雇用高齡者,並提供「生涯現役支援制度」,讓65歲以上的求職者能夠獲得再就業機會。此外,日本許多企業設立「再雇用制度」,讓退休員工以較彈性的工時與薪資繼續留任,確保經驗傳承與勞動力供應。韓國則推「高齡友善職場計畫,鼓勵企業提供適合高齡者的工作,如顧客服務、行政支援等,並提供高齡者再培訓課程,幫助他們適應新科技與數位化轉型。

 台灣同樣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挑戰,缺工的危機在若干年後會達到高峰,甚至影響產業發展及存續,面對這樣的挑戰,台灣應借鏡各國經驗,推動高齡友善職場,鼓勵高齡者再就業。馬祖人口少,產業少,也許缺工危機較緩,許多軍公教退休也無經濟壓力,但退休後倘若能持續在職場社會貢獻,不但有助於健康老化,更能有利馬祖發展,因此打造高齡友善的職場環境,讓銀髮族在就業市場依舊發光,可說是銀髮族、企業與社會三贏的政策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