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一念間/文:王昱培

  • 2025-03-21

 善與惡的衝突是文學作品不朽的主題,德國大文豪歌德的詩體悲劇《浮士德》主題即為人類不斷追求至善,而惡則會存在於人們追逐善的道路上,並促成善的實現。武俠小說家古龍的經典作品《絕代雙驕》亦是講述在惡人谷成長的小魚兒,未因久處罪惡淵藪而成為禍害江湖的奸邪之徒,反而憑一己古道熱腸與善良心地,於江湖上仗義行仁的故事。

 小魚兒身世淒苦,父母雙亡,生長於群惡集聚的「惡人谷」,一個天真的稚兒,朝夕相處的,不是兇殘惡煞之輩,就是滿懷鬼胎之流,這樣的成長環境,何等污濁,又何其殘忍。而在眾多惡人的「調教」之下,小魚兒學到的,不是殘忍的殺戮手段,就是騙人的陰謀詭計。

 這些惡人念茲在茲的,就是要小魚兒離開惡人谷後,成為擾亂蒼生,壞事做盡的的「小魔星」,然而,正如同在《浮士德》當中,惡魔靡非斯特的惡造就浮士德的善,在惡的染缸浸淫到極致的小魚兒,內心透露出對善的嚮往,不論行善或仗義,都能讓他內心獲得莫大的滿足,於是小魚兒涉入江湖後,悉心照顧孤獨尋親的鐵心蘭,幫助因驚嚇而失憶的慕容九,當天下第一神劍燕南天要誅殺撫養他長大的眾惡人時,他也念及養育之恩為惡人們向燕南天求情,前述種種,在在反映他溫柔善良的本質。

 而江湖的險惡,遠遠勝過僻處邊荒、人跡罕至的惡人谷,不過也正因為小魚兒自幼在眾多惡人的耳孺目染下,善於捕捉人的心思,尤其善於掌握奸惡之徒的心思,因此儘管行走江湖迭遇風波與險阻,他都能憑藉機靈與對人心的洞察來化險為夷,如他以計拆穿江南大俠江別鶴併吞武林的陰謀,並用智化解與親生兄弟花無缺手足相殘的圈套。

 比機智更可貴的是小魚兒的慈悲與包容,當他確知江別鶴即是害死他父母的真凶江琴後,並沒選擇痛下殺手來報仇,反而選擇饒恕他的罪過,因為仇恨永遠只會添加仇恨,只會陷入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惡性循環,只有愛與寬容才能終止仇恨。

 人生於世,無時無刻都面臨著善與惡的衝突,其實,即使是如小魚兒般身處污濁環境者,仍可選擇去惡向善,心存善念,胸懷磊落,頂天立地於人世間。善與惡的距離就取決於我們的一念之間,生命是行在善的光亮,還是陷落罪惡的黑暗,端看我們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