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灶情懷/文:潘憲榮

  • 2025-03-20

 大灶刻畫歲月的履痕,每回看到大灶,我總會停下腳步觀望一下,短暫的駐足,常會勾起許多美好回憶。

 造訪臺北客家主題公園,這處以「人文、生態、教育、科技、產業、農家樂」為主題,打造的園區,鋪陳出農業社會客家聚落的豐美文化,透過生活器物擺設、圖文解說及視聽設備,增進大眾對客家生活文化的了解;循動線參觀,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這裡的傳統廚房展示區放置有一座大灶,古樸的設施讓人倍感親切。

 廚房閩南語稱「灶腳」,現很多懷舊景點都保留有昔日的舊式廚房,內有大灶及簡易廚具,簡樸生活設施隱隱拓印出不少有趣的回憶。一般大灶上方有兩個放置鍋子的洞口,灶的結構分兩層,上層是放柴薪,下層則是用來通風及清理炭灰,此層需經常清理,以保持通風,薪火才會燒得旺。

 生活處處皆學問,有些看似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用大灶燒煮開水,原本以為只要將木材放入灶內即可,孰料火就是燒不旺,急得我滿頭大汗,後來母親示範給我看,先清理灶灰,並將木材交疊留出空間,放入藤蔓引火,不一會兒火就燒起來了。母親告訴我:「做任何事不可急躁,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要領,按部就班……」隨著年歲增長,越能體會母親簡單的話語,潛藏深邃的道理。

 大灶牽繫不少美食記憶,過年蒸粿、端午節煮粽子……是大灶最忙碌時刻,我和哥哥、姐姐常守著大灶,等待掀鍋,收納撲鼻的幸福滋味;使用大灶還有附加的樂趣,煮完東西的大灶,會殘留不少木炭,這些正好可物盡其用,用來烤蕃薯,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家人團聚在大灶前,分享香噴噴的蕃薯,讓人感到格外溫馨,這份生活小確幸至今仍令人難忘。

 大灶是農業社會家家戶戶都有的設備,每當輕煙縷縷飄起,總讓人感到格外暖心,大灶彷彿訴說著:「家永遠是最溫暖的地方!」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稀讓人更能領略「知足常樂」的道理;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簡單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