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症狀跟我上次生病很像,可以吃我上次剩下的藥」、「這個網站賣的減肥藥感覺蠻有效的,可以買一些來試試看」,這些日常情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這些其實都是不正確的用藥知識。為確保民眾的用藥安全,食藥署提出「正確用藥五不原則」,協助大家進一步管理自己的健康:
◎「不聽信」他人推薦藥品:民眾偶爾會遇到親友推薦,宣稱神奇療效的藥品。提醒民眾,每個人適合的藥品不一定相同,若有身體不適,應就醫治療或至藥局諮詢藥事人員。
◎「不亂買」來路不明藥品:民眾有用藥需求,應就醫由醫師開立處方藥,或至藥局購買指示藥,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
尤其近年許多假借藥商/藥局名義於網路販售藥品,這些網站多數為非法境外網站,且從國外寄送不法藥品來台,購買者可能違反藥事法輸入禁藥之規定。
◎「不亂停藥」以避免病情惡化:民眾應依據醫囑或藥袋標示,按時服用藥品,切勿因症狀緩和而擅自停藥,此舉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增加後續治療的困難。
◎「不共享」藥品給其他人使用:每個人的體質條件不同,即使出現相同的症狀,合適的藥品種類和劑量也可能不同。
因此,切勿將自己的處方藥提供他人使用,以免延誤就醫或導致不良反應,傷了他人身體又傷感情。
◎「不囤積」使用剩下的藥品:有些民眾習慣看多位醫師,或是未依醫囑服藥,導致家中留有許多藥品,更認為可將這些藥品當成「備品」。事實上,每次病情不一定相同,胡亂自行服用藥品,對身體恐怕有害無益。
衛生局提醒民眾,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民眾若有身體不適,應就醫治療或至藥局諮詢藥事人員,並依照醫囑或藥事人員指示使用藥品,才是用藥安全的不二法門。
藥品分三級
牢記3要2不
◎要知風險:我國藥品依使用風險性區分為三級,依照藥品的安全性高低分成三級即「處方藥、指示藥、成藥」
藥品除了有療效以外都存在使用的風險,如需要購買指示藥 或成藥,應至有藥師執業的合法藥局購買,才有保障。
◎要問藥師 :購買藥品前,應先清楚表達自己的症狀或需求,與藥師討論再購買適合的藥品,並主動諮詢藥師如何正確使用,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
◎要看標示 :應保留藥品的包裝外盒、說明書,每次使用藥品前應看清楚 外盒或說明書上的適應症(用途),是否符合目前症狀,再依照建議的用法、劑量使用,注意藥品的副作用、注意事項、有效期限及保存狀況
◎不過量 :不要自己調整藥品的使用次數或劑量,藥品過量使用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應依照藥品外盒或說明書上建議的劑量及次數使用。
◎不輕忽 :使用指示藥與成藥3天以上,症狀仍未改善,應儘速就醫。
藥品分三級
看清標示要注意
當您不小心出現輕微傷口時,使用家中常備的藥膏可以緩解疼痛。
但您了解手上的藥膏是什麼類型嗎?如果家裡沒有合適的藥膏,該怎麼辦呢?
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我國的藥品分級制度及取得藥品的正確方式,助您安全用藥、健康無憂。
藥品依據風險和安全性分為三級,目的是確保民眾用藥的安全性:
一、處方藥:這類藥品風險較高,需由醫生依據病情開立處方箋,再由藥事人員調劑提供,例如口服抗生素、降血壓藥、糖尿病用藥等。
民眾應依照醫囑及藥袋標示服藥,勿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
二、指示藥:此類藥品無須醫師處方且會標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民眾可至藥局或聘有藥事人員的藥粧店購買,常見的有解熱鎮痛藥和感冒藥等。民眾應依藥品說明書、醫師或藥事人員指示使用,且若症狀持續三天以上未改善,應儘速就醫。
三、成藥:這類藥品的藥理作用較溫和,安全性高,民眾可自行購買。使用前務必閱讀藥品說明書。成藥可分為「甲類成藥」和「乙類成藥」,其中甲類成藥僅限藥局或藥師駐店的藥粧店販售,常見的為胃腸藥、浣腸劑;乙類成藥另可在百貨、雜貨店、餐旅服務商店及網路購買,常見的為清涼劑、外用軟油膏類等。
民眾若想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哪一種類別的藥品,可從藥品的外盒或藥品說明書(仿單)確認,亦可到食藥署的「西藥、醫療器材許可證相關查詢」,查詢藥品許可證。
用藥安全
三「五」原則
藥物能治病,但若使用不當,反而會損害身體健康,嚴重的話還可能造成無法預期的嚴重傷害。
只要多用點心,掌握用藥安全的三個「五」大原則,「藥求安全」就不難了。
(一)用藥五問:「用藥五問」包括問藥名、問藥效、問使用方式、問服用時間、問注意事項。
建議您在服用藥物之前,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向醫師或社區藥局專業藥師問清楚,自己吃的是什麼藥?什麼作用?怎麼吃?吃多久?有什麼注意事項?
(二)對誇大不實的藥品廣告或來路不明的藥品要提高警覺,堅守「五不原則」。
不聽別人推薦的藥、 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賣的藥、不吃別人送的藥、不要推薦藥給別人。
(三)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
◎看病時要瞭解自己身體狀況、藥物過敏史及正在使用的藥物,並能清楚向醫師說明。
◎領到藥品時應核對清楚。
◎清楚用藥方法、時間。
◎做身體的主人,拒絕誇大不實產品。
◎與醫師、藥師做朋友。將你常看病或領藥的醫師、藥師諮詢電話列入通訊錄。
以上用藥安全的三個五大原則,您是否都牢記了呢?只要先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了解用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或過敏反應,就可以輕鬆守護自己的健康。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健康話題/正確用藥,確實掌握五不原則
- 2025-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