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春節連假,緊接著又迎來元宵佳節。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象徵著新春的延續,更是中國人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在馬祖,更是重視元宵,非得等到歡慶一場又一場「擺暝」,這個新年,才算真正落幕。整個節慶般的儀式,帶著濃濃的地方傳統文化底蘊。
元宵節的賞花燈、提燈籠,特別有一種儀式美感的活動。在沒有現代電燈的農業時代,寒冬之夜,提著小小燈籠,那是昔年農村美好的回憶。這些儀式,看似平凡,卻蘊涵著常民的願望與祝禱,更是美好文明的傳承。而年節中的每一個日子,也都有著它的意義。像除夕開廟門,彷彿新的一年來臨。像年初一至寺廟祈福,也象徵人們願意從善念開始,祝福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闔家安康。元宵佳節,人們提著燈籠走過街道,欣賞花燈,不僅是農業時代開啟新一年的大地春耕,更重要的是,對天地的一種感念。
馬祖,這裡不僅是戰地文化的見證地,還藏著傳承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擺暝」祭典。每年農曆正月,當台灣本島的元宵燈會漸入尾聲,馬祖四鄉五島的夜晚才正被信仰的火光點燃。這是一場神明與人共舞的盛宴,是海洋子民對天地恩澤的虔誠回饋,更是旅人深入馬祖靈魂的絕佳契機。
「擺暝」一詞源自福州方言,「擺」為排列供奉,「暝」即夜晚,意為「排夜祭」。一連串迎神廟會活動,貫穿馬祖的整個新春期間,獨特的「擺暝」活動,儼然已經是馬祖慶元宵的主題特色,營造出大異其趣的特殊民俗風情。各島的宮廟會於正月期間將神明請出巡境,家家戶戶擺設香案供品,徹夜燃燈焚香,以酬謝神恩、祈求平安。鞭炮聲震耳欲聾,煙霧繚繞如仙境,彷彿神明正踏著火光巡視人間。
對馬祖人而言,擺暝不只是習俗,更是維繫島嶼認同的紐帶。年輕世代返鄉扛轎、孩童提燈追隨隊伍、耆老細說神明故事,祭典中處處可見文化傳承的縮影。馬祖擺暝祭典習俗並獲得文化部登錄為重要民俗,並正式登錄為全國第21項重要民俗,成為馬祖地方重要的文化資產。如今,這份信仰之火更向旅人敞開懷抱,邀請島嶼之外的人走進馬祖最真實的靈魂深處。
慶元宵「擺暝」是馬祖最傳統的節日,和農曆新年連結,不僅是一種常民生活的節慶,更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承,以及民間濃濃的情意與祝福。馬祖列島,不僅擁有壯麗的海景和獨特的戰地風光,更孕育出豐富多元的文化特色。這裡的每一處遺跡、每一種習俗、每一道美食,都承載著馬祖人的記憶和情感。如何讓地方節慶活動成為更具發展能量的在地文化創意產業,創造觀光商機,有待公私部門持續努力與推動。
社論/「擺暝」點亮馬祖獨特人文獨特魅力
-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