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壽命延長,失智風險也如海浪般襲向全球老年人,報章雜誌、影劇作品有關失智照護等議題的報導及探討也愈來愈多,值得我們關心,進而閱讀、觀賞,獲取健康知識。
觀影《阿嬤,不要忘記我》,劇中阿嬤,原本是一位熱愛園藝、擅長編織,在家也要梳妝打扮的老太太。過完77歲生日後,生活逐漸變調。與阿嬤最親的孫子小翼察覺到阿嬤不像以前重視儀容,記性也變差,泡茶忘記放茶葉,忘了去學校接他回家,弄不清楚今天是周六日;後來,阿嬤出錯的狀況愈來愈多,朋友登門來找,家人方知阿嬤忘了與朋友相約看表演的日子;阿嬤帶小翼去採買,結帳時不會付帳,緊張得滿頭大汗,乾脆掏了一張大鈔給收銀人員;阿嬤擅長編織,現在竟編不出來,熱愛園藝卻任由最喜愛的盆栽枯萎;女兒休假帶紅豆餅回來與她共享,她忘了,還誤會媳婦偷吃,幻想家裏有小偷,脾氣變暴躁,行為怪異……。
更嚴重時,阿嬤把樹葉當茶葉用,把媳婦做給孫子的果醬全吃完,小孫子不知阿嬤生病了,生氣罵阿嬤是大笨蛋。孫子開始害怕這樣的阿嬤,而漸漸疏遠她。媳婦辭掉工作回家照顧婆婆,但一不留神,阿嬤走出家門走丟了,兒女們方知事情嚴重了。
失智不是老化,是一種病,患者記憶力減退,語言能力、空間感等各種認知功能退化,嚴重影響生活。身邊不乏失智症患者,如:我的舅媽,同學的父親,同事的母親,當事人因病生活變調,連帶主要照顧者的生活也大受影響。
舅媽在舅父離世後,開始有屯物的習慣,同住表姊初始不以為意。有一天,舅媽外出回不了家迷路了,慶幸被鄰居碰見帶她回家。表姊帶舅媽就醫,診斷出是血管性失智症,家人方知舅媽病了。舅媽每天眼神呆滯坐在電視機前,說是看電視,其實是給電視看,什么都引不起她的興趣。病後的舅媽鎮日幾乎不說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生活自理能力也漸漸的退失。
《阿嬤,不要忘記我》,劇中有句台詞:失智症者把快樂、痛苦都忘記了,就當做重生吧!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思索著:能將失智視為重生嗎?重生有再生、新生命的喜悅,但失智症者,失去感知能力,沒有喜悅。這是照顧家屬面對現實,接納失智長者的現狀以安住生活,所生出的積極思維。
目前失智症仍無有效的藥物能治癒它,民眾若不想讓失智找上門,可依照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如: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增加社會參與及維持適當體重,同時減少危險因子,如:三高、頭部外傷、憂鬱、抽菸,以降低罹患風險,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遺忘vs重生/文:巧爾
-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