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重偉報導】由縣府與春山出版社合作推出的《戰地之框:從漁村到預備戰地的魔幻時光,在軍管實驗下成為馬祖人》。11月3日上午10時在民俗文物館舉辦新書分享會,吸引熱愛馬祖歷史文化民眾參加。縣府秘書長肯定此書超然中立,從不同角度切入,不管是檯面上或檯面下,歡樂還是不滿,都能非常客觀的評價,指出福建沿海有1300多座類似馬祖的島嶼,若不是因為兩岸分治,難有當下的成就,馬祖人的命運跟這段歷史息息相關,也給大家一個啟示,就是我們不能再有戰爭,期許兩岸發揮智慧,給百姓富足安樂。
發表會由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主持,指出本書源自馬祖口述歷史計畫,透過10位成員的共同努力,訪問超過60位不同世代的馬祖人,細膩地呈現了馬祖人民在戰地政務時期的生活樣貌,讓這段歷史有了豐厚的文學紀錄。此書分為十個章節,帶領讀者走入馬祖各個世代的真實故事與生命經歷,並且收錄超過50張珍貴的戰地政務時期馬祖老照片,讓人們從書頁中一窺昔日馬祖的面貌,期許讀者藉由這本書重新認識馬祖。
分享會上,作者廖億美深刻回顧曾舉辦「戰地導讀系列活動」歷程,表示書中的故事不僅展示了馬祖人面對特殊歷史背景的韌性,透過文字和影像的交融,體驗馬祖人在戰地政務下的生活點滴與心靈轉折。
與談人劉宏文則對收錄專文《三十而立》感到非常榮幸,分享了自己在馬祖的成長故事,並藉此機會呼籲大家多關注家鄉的發展,家鄉的歷史需要被保留與重視,特別是年輕一代更應該了解家鄉的過去。
在場受訪者楊綏生也分享了幾件自己的親身經歷,並且感慨道,馬祖的歷史是一部沉重而豐富的成長史,每個經歷過戰地政務時期的馬祖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正是馬祖精神的具體呈現。
另一位作者陳泳翰坦言,馬祖的故事多到永遠也寫不完。他認為馬祖這片土地蘊藏著無數的歷史片段,等待被發掘與書寫。本書只是個開端,未來仍有無數故事等待有心人去記錄、去傳承。
受訪者陳天喜回顧了自己從戰地政務時期到解嚴後的生活變遷,感嘆馬祖經歷的歷史巨變。他表示,自己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親眼見證了家鄉的轉變,而這些記憶在他心中有著無法抹去的印記。
作者黃開洋講述了他在資料蒐集過程中的挑戰,並提到為了呈現馬祖的真實歷史,花了大量時間去比對、考證,力求還原真實。他認為,只有真實的紀錄,才能讓後人真正了解馬祖的歷史全貌。
受訪者王元嵩也表達了自己對離鄉多年的深刻反思,提到在台北打拚的七年中,時常回想馬祖的過去,那段「不要問」的年代留下的沉默與疤痕,讓他更珍惜今日的和平與自由。
文化處長吳曉雲表示,《戰地之框》不僅是一部馬祖歷史的縮影,更是一段珍貴的記憶保留。透過不同世代的馬祖人故事,讓讀者看見戰地時期下的堅韌與柔情,也是了解馬祖、認識馬祖人的最佳指南。
《戰地之框》新書分享會 呈現馬祖歷史縮影
- 2024-11-04

文化處3日上午舉辦《戰地之框》新書分享會,秘書長張龍德受邀致詞,肯定此書中立客觀,並與作者群、受訪者群合影留念。(圖/文:曹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