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一桌的包容/文:南峽

  • 2024-10-10

 新春期間參加家族聚餐,說真的,每年參加的成員都不盡相同,今年比較特殊的是,姑丈的外籍看護阿和甫從印尼來到台灣,她也加入這次的聚餐,也因為阿和的加入,家族聚餐這麼多年,我這才發現到,原來每個人對食物的接受度是這樣的南轅北轍。

 以往參加家庭聚餐,每一道菜,我都吃得很盡興,除非不新鮮,否則我都覺得樣樣可口,足以讓我食指大動。也沒去注意其實同桌的人,並不是像我一樣,每一種食物都可以入口。阿和來自印尼,豬肉對她來說是禁忌,所以當有含豬肉的菜餚端上桌時,表姐就會提醒她這道菜她不要吃,阿和雖沒有吃豬肉,其他菜倒也是吃得很開心,雖然她是移工,但來者是客,看她吃得那麼開心,我們看了都很高興,希望經由這頓飯,能讓她感受到濃濃的台灣人情味,也希望藉此沖淡她離家的愁緒。

 阿和不吃豬肉,姑姑和姑丈則是不吃牛肉,一看有牛肉的料理端上桌,馬上搖手說他們不能吃,這是傳統農家社會對「牛」表達敬重的一種方式,即便現在農作多已機械化,已少見牛隻在耕種了,姑姑和姑丈也早已不從事農作了,然根深柢固的觀念,已深植在姑姑和姑丈的心中,我們也是尊重。

 除此,我的表弟看到螃蟹、蝦子一端上桌,馬上就說他不能吃,因為吃了會過敏;我的大姑不吃蛋黃,我的小姑不敢吃香菜,沒有其他原因,純粹就是不想吃;大表妹不吃金針菇,小表妹不吃紅蘿蔔,也自有她們的理由。整整十二道菜,好像不是每道菜都是受眾人歡迎的,有的人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卻是敬謝不敏。原本這樣的聚餐場合,我都會看見有人說「這很好吃的,怎麼不敢吃呢?」或是「你偏食喔?」但是這次聚餐中,大家也都很有默契的尊重,不去強迫,反而對於他們能吃的菜,頻頻勸菜,所以這頓飯吃下來,我感覺到每個人都吃得很高興,也很自在。

 是啊,原本就該尊重每個人對食物的堅持和習慣,除去宗教因素或是傳統情感連結,不管是無緣由或是偏食,若本身無法自省,旁人再多的勸說和不解,只會造成對方更大的壓力,一頓飯吃下來,恐怕也很難賓主盡歡,對當事人來說,如此的聚餐真的不參加也罷。

 而這次的家族聚餐,讓我看到了一桌子的包容,覺得不強人所難,每個人都能吃自己愛吃的,不敢吃的,不能吃的,自有人可以吃,喜歡吃,實在沒有必要對別人的飲食好惡指指點點,家族聚餐尤其應該如此,也因為這樣,才能「家和萬事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