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對我們而言,是個美麗的月份,因為有父親節、女兒以及我的生日,所以選個假日,一家人到某間連鎖飯店用餐。點菜時,服務員熱心地為我們介紹,飯店正在推出為期二個月的季節限定美食-「淡菜」,並一再強調是從馬祖直接空運過來,每顆均新鮮肥美、肉質軟嫩飽滿,絕對可以品嚐到不一樣的海味。
從沒看過、吃過淡菜的女兒,對這款食物相當好奇,於是我們點了一道烹調方式較熟悉的「三杯塔香淡菜」;當熱騰騰的料理端上桌,撲鼻而來的除九層塔濃郁香氣外,還有淡菜那純天然的海鮮味,誘人的色澤、可口的味道,讓人垂涎欲滴,一口吃下,唇齒間縈繞的盡是馬祖特色魅力。
淡菜又名貽貝,馬祖在地人稱其為殼菜,早期野生於潮間帶、淺海岩礁處,近年,則大多以人工養殖為主,每年五至十月為盛產期,是馬祖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被譽為海中威而鋼的淡菜,無論是新鮮或曬成乾貨,均富含蛋白質、鐵、鈣、碘及鋅,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預防貧血、保護心血管以及抗發炎,只是比起其它貝類,淡菜在台灣傳統市場並不普及,甚至居乎看不到、買不到,以致大部分消費者,對此種頗具營養價值的海中瑰寶較為陌生,也少有機會享受專屬於淡菜的風味。
記得第一次看到、吃到淡菜,是外子從莒光調回陸軍總部後,有次隨長官到馬祖視察部隊兼發放加菜金,回來時,買了一箱用保麗龍保鮮的淡菜,還誇讚說這是寶物;其實外殼長有如海草般鬚鬚的淡菜,給我的第一印象並不討喜,也不知如何處理、料理,疑惑外子為何要千里迢迢從馬祖將其買回家。
慶幸的是,擁有一雙巧手,總能將任何食物變成一道道佳餚的母親,正在家裡幫我做月子,雖對淡菜不熟悉,但母親認為任何貝類的處理方法應該都大同小異,因此母親先用清水沖洗,並刷掉殼上的泥沙和鬚足,再與薑絲、酒及少許水一起蒸煮;最讓我驚訝的是,經過蒸熟後的淡菜外殼全都打開,實難相信它們是遠從馬祖帶回來;而豐盈的貝肉,透過母親嫻熟的手藝,散發出海洋的鮮甜味,引人食慾,剛開始還因從沒吃過,所以有些猶豫,但一入口味蕾為之驚豔,母親更是吃得眉開眼笑,讚不絕口,回到南投後,到處跟親朋好友說,她在台北吃到又大又肥的海瓜子。
時隔多年,已遺忘淡菜的滋味,如今適逢飯店推出為期六十天的馬祖淡菜創意料理,才有機會享受季節性的淡菜饗宴,從而喚醒記憶中的淡菜之味,潛藏著對母親深深的思念。
淡菜之味/文:李玲茹
-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