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內部落石而封閉多年的北竿北海坑道,今年由馬管處投入經費進行局部整修,初步希望達到坂里37據點端的坑道可入內參觀的目標。根據統計,馬祖地區較具規模的坑道設施,初步估計有兩百五十多座,其中包括了防空洞與兩用碉堡、地下化工事及坑道等,而已經在觀光用途的多以各島的大型坑道為主,很多可運用的小型坑道並未再利用。坑道是馬祖戰地軍管的重要資產,未來政府與軍方宜進一步盤點各島可用的坑道資源,以為觀光發展之用。
馬祖在戰地政務軍管期間,因為戰備的需要,在各島廣設坑道及碉堡,大部份坑道是開鑿山體而來,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北竿的北海坑道以及東引的安東坑道,各島還有許多據點型態的小坑道並未對外開放,是未來戰地觀光發展的潛力區塊。對多數的馬祖人而言,坑道和碉堡防空洞等不見得是美好的回憶,但對外來觀光客而言這就是珍貴的觀光資產了。坑道是馬祖軍管五十年的產物,這種具有歷史傳統意義的建物不但是特色,也要充份結合觀光的用途,讓坑道成為馬祖戰地觀光的主力項目,這也是多年來北竿旅遊業一直積極爭取重啟北海坑道的主要原因。
八十一年金馬戰地政務解除,接之而來的是國軍的精實案、精進案等,馬祖的守軍一年比一年少,隨著兩岸政治以及軍事型態的轉變,早期軍事設施及據點大量閒置不用,其中坑道就佔了很大比例。過去多年國防部及馬防部已針對部份無軍事用途之坑道及碉堡進行釋出動作,但整體比例遠不及現在所調查的數量,建議要由軍方及政府進行清查盤點,全面釋出結構安全無慮又無實際軍事用途的坑道,再由地方政府與馬管處協力來推動坑道再利用計畫。
善用坑道資源是可以創造觀光及產業財富的,例如南竿的北海坑道委外做為搖櫓體驗之用,東引廢棄坑道做為龍蝦養殖基地,媽祖巨神像下的祈福坑道等等,很多成功的例子證明馬祖可以在坑道上大作文章,進而形成獨特的觀光資源。
各島的坑道所在位置因為環境不同,在推動再利用的規劃上是要因地制宜,總之要善用不同的特色來創造優勢,結合時下最夯的地方創生發展概念,坑道可以是旅館、碉堡也能變身咖啡廳、甚至也有碉堡改建成公廁的例子。馬祖擁有密度最高的坑道,善加運用就能為戰地觀光加分。
社論/坑道是馬祖戰地觀光重要資源
- 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