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馬祖的攝影藝術工作者陳敬寶,1969年出生於馬祖,1989~1994年曾在馬祖地區擔任國小教師,曾任新北市鄧公國小藝術與人文(美勞)科任教師,並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兼任攝影課講師。為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攝影系美術學士(BFA),今年8月於北藝大美術系取得博士學位。曾榮獲紐約時代廣場藝廊「和平計畫」第一名(紙上作品類)、台北市攝影節新人獎、第三屆永續台灣報導獎(攝影報導類第二名)及日本北海道東川獎,亦曾在日本東京工藝大學、紐約尼可巴克藝廊、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1839當代藝廊等地舉辦展覽,並於2018年首先代表我國參與歐洲最古老的法國亞爾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展出。
此次應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之邀請,在高雄市皮影戲館特展室推出《回.聲-皮影戲的跨域藝術》特展中,發表最新的攝影藝術作品。展期自7月開始,為期至明(2025)年6月1日。陳敬寶在專訪中提到這次攝影展合作的對象為現存皮影戲工作者的第一代,約60~70多歲的年紀,以及他們的第二代,約是20~30多歲年紀,加上新的皮影戲學習者,大多是國中小學生,攝影作品主要是紀錄包含老、中、青三代的皮影戲影師。對於陳敬寶來說,現階段的攝影不單只是紀錄的功能,更多的是和回憶、回想相關,他表示攝影是個很有趣的媒介和媒材,其中含有兩種面向:一是大家熟悉的紀錄和報導的作用,可以紀錄當下的現實;但另一面向,則是內建了一種表現的功能,藝術家透過攝影表現了自己的創作。
陳敬寶的創作作品表面上看起來是用攝影紀錄皮影戲影師的現在,但實際上,他還用口述或是描繪的方式當作底稿,透過每一份底稿來「擺拍」成一張照片。簡單來說,這次展示的作品都是兩張並置的照片。他早期的迴返計畫作品會先有學習單,先使用少許的文字描述一個人的回憶,同時當事者用筆簡單的勾勒場景樣態,再根據回憶者的書寫和圖畫來擺拍成一張照片,因此展示的作品為學習單加上一張黑白照片,表現出和過去相關。這樣的創作形式到後來轉型為展示兩張大照片,一張照片是回憶者現在的樣子,另外一張照片是根據回憶者所回憶的內容,找人來表演他年輕或小時候的場景,一邊呈現當下類似肖像照的彩色照片,另一邊是呈現回憶影像的黑白照片,且都是在同一場景空間來拍攝,因此攝影的創作展現方式相當新穎有趣。
這次創作分為兩年來拍攝,2020年開始主要以職業的皮影戲戲團表演者,即第一、二代的回憶為主,2023年則是拍攝皮影戲教學的學生為主。當我們在觀賞陳敬寶的攝影藝術作品時,可以看到在不同時期的創作表現,尤其是後期,他希望用照相機去捕捉皮影戲戲團工作者深藏在腦海裡記憶的影像,企圖透過文字和圖畫,最後經由攝影把回憶的場景再重現出來。馬祖的鄉親民眾有空的話,不妨到高雄觀賞《回.聲-皮影戲的跨域藝術》特展當中的陳敬寶創作,一窺出身馬祖藝術家趣味盎然的作品,也是種支持馬祖藝術家展現充沛創作能量的表現。
旅台鄉親陳敬寶用攝影開啟藝術創作旅程/文:黃沛宣
- 2024-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