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棄巢 東引黑尾鷗今年繁殖成功率相對樂觀

  • 2024-07-17
 今夏在東引繁殖的黑尾鷗族群,迄今沒有出現棄巢情形,歷經多年失敗收場後,今年繁殖成功率相對樂觀。(圖/文:陳其敏)

 今夏在東引繁殖的黑尾鷗族群,迄今沒有出現棄巢情形,歷經多年失敗收場後,今年繁殖成功率相對樂觀。(圖/文:陳其敏)

 【本報訊】過去幾年飛臨東引繁殖的黑尾鷗族群,都是以失敗告終!今年還會重演同樣的劇情嗎?根據觀察,4月下旬飛到東引繁衍下一代的黑尾鷗,目前持續在島嶼沿近岸水域活動,代表育雛任務持續進行著,沒有意外的話,逐漸長大茁壯的小黑尾鷗在8月中旬或下旬就能隨著親鳥一起飛離東引,展開新的旅程。

 去年這個時候,在東引大紫澳繁殖的黑尾鷗已經棄巢離去,天空找不到一隻黑尾鷗。今年,黑尾鷗選擇小紫澳「朝山觀音」一帶的峭壁築巢繁殖,而且挺過了梅雨季帶來的滂沱雨勢,繁殖育雛任務一直持續到現在。

 正常的情況下,經過30天到45天的餵養,幼鳥即能開始學習飛行。隨著繁殖成功,幼鳥逐漸成長茁壯,很快就能看見親鳥帶著幼鳥一起在天空翱翔的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