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第一人:亮島X南科」馬祖場 22日文物館開展

  • 2024-06-21

 【本報訊】為使民眾更加瞭解臺灣重要考古遺址的研究發現,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連江縣政府、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辦的「發現第一人:亮島X南科」展覽,第一場的馬祖場將在本週六22日上午10時,於馬祖民俗文物館一樓特展室隆重登場。展覽以活潑生動的考古犬及神話鳥作為偵探,逐步揭開臺灣「第一人」的生活面貌與生命故事。開幕日當天將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王忠銘縣長、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南科分館田詩涵主任,帶領與會貴賓一同揭開展覽的序幕,引導觀眾「發現第一人」。

 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國定亮島島尾考古遺址是馬祖重量級的考古遺址之一,深具豐富的內涵與重要性,經由文化部110年6月21日公告指定為國定考古遺址,這是臺灣目前所轄區域內,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之一,屬於較為少見臨海崖邊考古遺址,生態環境極其特殊,遺址所出土的2具墓葬人骨(亮島人1號及亮島人2號)保存狀況相當良好,均成功採集DNA樣本並獲得有效的基因序列。至目前為止,是亞洲大陸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發現最完整的古代人類基因序列,展現人類面向大海向外擴張環境適應的樣貌,在區域文化發展上有其特殊性與重要性,也與臺灣地區考古遺址有極大的差異。

 此次展覽將以「發現第一人:亮島X南科」為題,自113年6月開始在馬祖、臺中及臺南3處分別接力巡迴展出,由考古犬到當地開始調查「誰是史前第一人」為開端,在該地區現知最早有人類生活時期中,被考古學家發現第1個相對完整的史前墓葬人骨,目前研究發現亮島人1號及南科南關里東人共2位候選人為史前第一人(群)的主角,從「第一人在哪裡」、「第一人吃什麼」、「第一人長什麼樣」、「為什麼會發現第一人」等,帶領觀眾了解考古學及體質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與成果,呈現臺灣史前島嶼人群生活豐富且多元的面貌。搭配在地考古文化資產內容,突顯巡迴展的在地特色,透過淺顯易懂的科普內容、多元展示手法及豐富的教育活動,推廣體質人類學研究方法,並規劃結合學校戶外教育參訪課程,引導學生對史前人骨遺骸的正確認識及探索興趣。

 首場展覽於113年6月22日至113年10月31日在馬祖民俗文物館展出,第二場展覽預計於113年9月17日至114年3月2日在臺中文化資產園區開展,除了介紹在馬祖及臺南發現的人類生活狀況外,還會看到安和考古遺址所發掘出土的史前母子,一窺臺中史前人類的生活與文化特色,充分展現臺灣各地不同的人群生活樣態,最後一場展覽預計於114年3月25日至10月19日在臺南史前館南科考古館展出。熱烈邀請民眾一起加入「發現史前第一人」的調查行列,考古是發現歷史的根本,從認識史前人類生活開始,我們能更加了解最早期的臺灣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