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重偉報導】近期去超商領取店到店包裹時,最好先再次確認:據地區超商業者反映,去年下半年地區就出現少量的詐騙包裹,年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已有一些軍民受騙上當,造成財物損失。
國內讓網購民眾談之色變的詐騙包裹,近期也悄悄入侵馬祖,南竿各超商門市幾乎都有這些包裹的蹤跡;一位資深店員就說,詐騙包裹幾乎每次到貨都會有幾件,讓他們練起辨識能力,通路商也列出一些詐騙黑名單供各門市參考。
店員分享,原則上有3個簡易方式,可辨識包裹是否可能是由詐騙集團寄出,首先是包裹的寄件人是否有標註「代寄」或「非賣家」字樣,這樣的標註代表貨品可能是來自海外,也可能是在國內經由層層轉寄,一般網購並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寄件,因此是詐騙包裹的可能性極高。
據了解,從大陸寄來物品通常是採取集運方式,包裹上標籤都把該公司寫為寄件人,事實上該公司連包裹內物品是什麼都不知道,為了自保只好在寄件人資訊旁加註「非賣家」,若是網購國內商品但寄件人卻是跨境物流公司且註明「非賣家」的話,表示該包裹是來自境外,顯然不合理,極可能是詐騙包裹。
至於黑名單部分,業者指出這是第2個辨識招式,通路會統計寄件者是否為屢次遭投訴的「黑名單」,由於超商每天會經手很多包裹,一旦發現其中一件可能是詐騙,熱心的店家通常會把同一個寄件者的其他包裹一併挑出來,提醒後續的取貨者,店員間也會互相提醒有哪些寄件者非常可疑需要注意。
店員說,發現包裹有問題時,因為大家都很熟,會主動提醒對方注意,最好是不要領,除了好心防詐騙外,也避免顧客付款後才發現被騙,跑回店裡爭執及辦退款的麻煩。
警方指出,詐騙包裹有2種,一種是廣告詐騙,賣家經常在臉書、IG、LINE等社交軟體購買贊助廣告,內容多為擷取正版業者圖片製作成山寨版網頁,以促銷價格、不滿意包退及7天鑑賞期等文字誘騙消費者下單,再提供超商貨到付款方式降低消費者戒心,實際上則寄出不符圖文的劣質商品,消費者收到商品後常花費時間向賣家反映,落入詐騙賣家拖延戰術陷阱,提醒消費者勿上當,正確方式是儘速透過超商、物流或集運商申請退款,才有機會拿回款項。
第二種則為「幽靈包裹」,最近有不少消費者收到,為不肖賣家在消費者並未訂購商品的情況下,取得被害人個資後主動寄出商品,並發送到貨通知簡訊,誘使消費者前往取貨付款,建議民眾收到這類簡訊,應先核對自己的購物清單、訂單進度、包裹寄件人、貨運編號及費用,不隨便取貨,如是協助家人代收,請先向家人查證有無網購,以免詐騙包裹魚目混珠。另也提醒取貨後,都先儘量完整保留商品外箱寄件資料,以釐清寄件者資料,便於提供超商、貨運業或集運商進一步處理。
詐騙包裹入侵馬祖 已有軍民上當受騙
- 2024-06-19

地區超商反映,詐騙包裹有增加的趨勢,已有一些軍民受騙造成金錢損失,提醒領取店到店包裹時,最好先再次確認。(圖/文:曹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