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製龜師合作 打造澎湖泉州天后宮歷年最大米龜--澎湖日報

  • 2024-02-27

 2024/02/26(澎湖日報報導)新正玩三天、上元玩三暝,澎湖各地廟宇大顯身手鬧元宵!澎湖元宵乞龜文化極具地方特色,更是澎湖民間信仰一大盛事,各廟宇紛紛推出元宵系列活動,遠在大陸的泉州廟宇今年再度與澎湖師傅聯手,於泉州天后宮打造5.88萬斤大米龜,創下歷年最大規模、另霞州媽祖宮也有4.98萬,兩岸老師傅巧手匠心,拉近澎湖泉州之間情誼。 

 據了解,乞龜文化起源於泉州,後來在澎湖發揚光大,成為地方元宵特色, 早前曾以麵粉製作麵龜、肪片龜,供民眾分食「吃平安」,而後各廟宇為了增長保存時間,改以大米堆疊,並結合公益與關懷,讓民俗元宵祈福活動,又多了一分人情味。近年各廟宇巧思不斷精進,如金龜、金錢龜、麵線龜、果凍龜、金莎龜等多種形式,增添了元宵乞龜底蘊。 

 隨著兩岸交流開放,宮廟往來也越加緊密,從2007年起,泉州、澎湖兩地天后宮共同舉辦泉澎起龜民俗祈福活動,共同祈願來年幸福平安,澎湖在地製龜師傅受邀前往泉州交流合製大米龜,將在地傳承下來的傳統手藝回傳到泉州,逐年增重盛大的米龜,也象徵著澎泉情誼深厚。 

 本次泉州乞龜活動於龍年正月十三上午正式開始,至正月十六結束,有大米龜外,澎湖泉州師傅一行人特別應景妝點設置「水果龍」,現場洋溢春節喜氣,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觀賞為新的一年祈福,諺語「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尾,存傢伙;摸龜殼,事業穩達達;摸龜腳,金銀財寶滿厝腳」,遊客到泉州廟宇走走,也不忘摸一摸平安米龜,祈求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