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年年有魚 讓好事一直發生

  • 2024-02-08

 前海大張校長協助馬祖爭取十萬尾魚苗,漁業署委託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預定今年度將於東引鄉辦理石鯛放流。持續放流是人類對抗海洋生態逐步枯竭所採取相對積極的作為。今天是小年夜,緊接著是中國人最重視的除夕團圓年夜飯,餐桌上大小會有魚這道年菜。「年年有魚」這句話是春節應景成語,是充滿對豐收的期待。馬祖擁有天然好漁場的環境,想要年年有魚,各界必須善用馬祖海岸地形優勢,落實放流魚苗、人工魚礁、限漁管制這三項重大政策。

 全球海洋生態環境跟著氣候不斷在加速改變,大海資源再也不是傳統上認知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科學家十多年前就預言,到2050年時海裡將捕不到魚,人類維持所需的蛋白質來源將嚴重缺乏,足見海洋生態對人類何其重要。馬祖四面環海,海域面積是陸域的數十倍之大,馬祖要長遠發展,絕對不能忽略海洋生產力這個區塊。善待我們的海洋讓資源生生不息,是這一代重要的歷史責任,近年來馬祖各島都偶爾舉辦魚苗放流活動,但若僅是少數的放流而沒有相關配套,效果有限,因此復育海洋生態是一項軟硬體兼備的大工程。

 近來甚至有人建議政府應設法恢復水試所運作,或爭取漁業署在馬祖設置水產試驗分部等,協助馬祖推展各項養殖產業及生態復育工作。我們認為以海洋產業對馬祖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來看,水試所或中央進駐分部等有其必要性,透過更積極的作為讓馬祖慢慢找回往日大漁的榮景,或至少能延緩生態惡化的腳步。馬祖列島位於中國三大漁場之一的舟山群島邊緣,不論是洄游性魚類或是底棲魚貝類,優質的生態地形與海水成分及水流等,為馬祖孕育了生機無限的底棲環境,各界應設法善用這片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發展兼具傳統與科技並用的海洋產業,其中人工魚礁就是可以做為漁業政策硬體建設重要的選項之一。

 做好海洋生態復育必須要多管齊下,地區海洋生態與資源豐富多樣,只是多種型式的過度捕撈讓資源來不及復育,因此有效的管理與管制其重要性不亞於增殖放流,若沒有適當的管制,放再多的魚苗也不夠。海洋生態復育絕對是一項作為大於作秀的工作,任何的漁業政策從評估到推動都要透過精準的科學手段,一步步推動落實,自然能看到成果。

 馬祖海域向來資源豐富,經由專家調查發現,海水成份、地理位置、海底礁岩地形等等都有關係,早年馬祖盛產各類高經濟魚貝蝦,為何至今數量大減,主要的原因是過度與不當捕撈造成。維護海洋生態不能只在喊口號階段,擬定政策、制定計畫和法令、爭取經費,推動落實三魚(魚苗、魚礁、限魚)計畫,年年有魚的好事自然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