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莒光島憶趣/潘憲榮

  • 2024-01-31

 愈艱困的環境,愈能在人生旅途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記憶,軍旅生涯曾二度戍守馬祖莒光島,離開島上雖已多年;但如今和昔日一起在島上服役的弟兄聚會,把酒暢談,仍能勾勒出當年的各種生活點滴和趣事;旅遊有時看到與外島較相似的景觀,也常會不自禁駐足觀賞、拍照,希望能捕捉一些當年美好的記憶。

 霧鎖馬祖

 駐防過馬祖的袍澤弟兄,對馬祖的霧肯定是印象深刻,馬祖一年四季都會有霧,霧較濃的則是三至五月份的霧季。有人指出馬祖除了藍眼淚外,馬祖的霧也別具特色。

 霧的區分有多種,氣象局曾指出:馬祖常見的是「平流霧」,俗稱「海霧」,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當濕暖空氣進入溫度較低的區域,空氣中的水氣即會凝結成霧。何時起的霧?何時散去?常在不知不覺中,通常必須等到風向轉變或者是水氣消失時,霧才會逐漸消散。霧是大自然的現象,虛無飄渺的霧要在島上停留多久?無法確切掌握。霧對於外島的影響頗大,所以不論是民眾或駐軍都相當關切。霧濃時通常飛機航班、交通船就會停駛,漁船也不便出海,霧的影響不容小覷。

 同樣的景色,但對不同的人而言,會有不同的感觸。對旅人而言,霧帶來奇幻的美感;但對軍人而言,有霧的日子,能見度受限,更必須提高警覺,在戰史上利用大霧時機,採取軍事行動的案例不勝枚舉;因此當年有霧的日子,弟兄們更會提高警覺,加強戰備。

 霧對部隊操課訓練影響如何?部隊講求一切保持正常,以跑步為例,當年我們戍守馬祖莒光島時,不論霧多大,晨跑仍會照常實施,晨間霧氣、人體呼吸的熱氣匯聚,隨著地形蜿蜒在島上,形成特殊景緻,如今想起,腦海中依稀浮現一支雄壯、威武的部隊向前奔跑,隊伍上方伴隨一股熱氣飛揚。

 時隔多年,回首霧鎖戰地的景象,內心的記憶依然亮麗…… 

 冷的記憶

 雖然離開馬祖已數十年,但對馬祖冬天寒冷的氣候,仍是記憶猶新。

 記得,那時我們幹部夜間會輪流排班至第一線查哨,一趟走下來約莫二小時,夏天走在鬱藍天空下,無比清涼舒爽;冬天迎著冷冽的海風,讓人深刻感受寒風刺骨的威力,尤其有些通往據點的路徑,必須通過上、下坡的路段,平常都不好走,如果在冬夜,又逆風而行時,更是舉步維艱;偶而傳來零星的狗吠聲,更增添了幾許戰地的蕭瑟感。

 冬天最惱人的是長凍瘡,這種皮膚病讓人搔癢難耐,為了預防這種寒冬常有的現象,大家常會相互提醒,相互交換預防凍瘡的經驗,做好禦寒措施。艱苦的生活,讓大家更培養出血濃於水的袍澤情誼。

 寒冬洗澡也是讓人無比困擾,當年的燃燒用煤有限額、限量,通常隔二、三天才會燒一次熱水,如果當天操課或構工流汗,只能克難一下,速戰速決洗戰鬥澡。

 暖暖包是保暖相當便利的用品,當年便利型的暖暖包尚未出現,但有一種禦寒用品「白金懷爐」,這是一種小型的保暖器具,銅合金材質,重量輕,可產生表面溫度約在攝氏六十到七十度之間,因此爐上需套上絨布套,以免燙傷;有別於現在的暖暖包,這種保暖器材,可添加燃料重複使用,相較之下,似乎較為環保。小小的懷爐帶來了冬天裡的小確幸,有時也會大家輪流用一下,感受一下友情與懷爐匯聚的溫暖。

 當年戍守馬祖莒光島,雖然冷颼颼,卻也養成了面對寒冷的耐受力。

 碉堡微光

 早期在外島前線服役,缺水、缺電是大家共同的回憶。第一次駐防馬祖莒光島,那時部隊使用的是小型柴油發電機,供電系統不穩定,常會時亮時暗,偶而也會斷電,為了應變,有時只好用蠟燭來照明;在微弱的照明下,閱讀、寫家書或情書,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雖時隔多年,那份滄桑場景依然拓印在記憶裡。

 電是重要的民生設施,外島的建設是不少人胼手胝足的結晶。一九七八年馬祖電力公司在西莒島上展開設置發電廠工程,駐軍全力協助興建,在各方鼎力配合下,一九七九年六月一月,西莒發電廠興建工程竣工,莒光地區才穩定供電,讓各種電器皆能正常使用,由於得來不易,大家都格外珍惜。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軍隊各項設施必須以戰備為考量,夜間窗戶均要依規定採取防範燈火外露的設施。所以儘管室內有良好的照明,從外部觀看仍是處於黑暗隱密的狀況;保持莫測高深,才是安全的最佳保障。

 時光流轉,歲月的步履不斷向前推移;偶而停下腳步,回首陳年往事,內心蕩漾著幸福回甘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