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祖,我們的島嶼博物館》正式出版!縣府文化處表示,從國境邊陲前線的離島,到成為自己的主角,讓我們一同來聽馬祖說故事,15位作者X35篇文章齊力發聲,記錄島嶼從生活中實踐、在實踐中生活,藉由生態博物館的想像,從生活與記憶中提取閩東、戰地、海洋等地方限定風味,以時間醞釀出獨屬於馬祖的濃醇香。
馬祖是一座島嶼博物館,來自這片海、土地與人的故事;這本書分成四個部分回顧馬祖文化工作自1990年代以來的發展,從經歷強調認識地方文化與發展在地認同的思潮,到2020年左右以「馬祖島嶼博物館」展開文化治理的新里程碑,本書梳理與記錄在這過程中所展開一系列紮實又具有實驗性的文化實踐。
馬祖,因大時代的戰爭使得島嶼定位產生不同時期的劇變,從原分屬不同縣治、以捕魚為生的小島群,變成擔負陌生國度戰地前線重任的一家人。而解除在戰地前線任務後,島群又驟然成為臺灣邊陲。與此同時,馬祖也開始受到地方文化思潮的啟發、政策資源的挹注,學習探問自身的歷史與文化,以自己的感性與方法,表達對土地的情感、再現土地的樣貌。
島嶼,從學習認識馬祖的過去、理解馬祖的當下、思索馬祖的未來等問題出發,逐漸耕耘、發酵、整合,醞釀出一座屬於自己的島嶼博物館。本書邀集在這段過程中從不同面向參與馬祖文化工作的人們一同執筆,記錄自己的參與、實踐與觀察,希冀讓投身於地方的人們知道,各自的努力共同經營出什麼樣的島嶼想像。同時,也希望為臺灣其他抱著生態博物館之夢的地方,提供一個饒富啟發、值得對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