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自古以來,降虎村守著福州「北大門」。抗日戰爭時期,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登上降虎村,在梧桐山一帶與國民黨軍激戰。從烽火歲月中走來,降虎村也因此留存了紅軍墓、烈士紀念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戰壕等大量紅色遺址。
去年底,改造提升後的紀念館重新開放,新增了聲光電設備、多媒體互動系統,包括四塊大螢幕、紅軍北上動態線路圖以及線上敬獻花籃等互動裝置,打造沉浸式、可互動的歷史文化展示空間。
除了紅色文化,當下的降虎村還在植入更多新的「走紅基因」。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降虎村正憑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紅出圈。在網友分享的視頻中,一道藤蔓遍佈、綠意掩映下的古寨門,藏在村子的東北角,像是個通往古今的開關,自旋轉的那一刻起,歷史就在腳下。
「這扇門背後的古道,在舊時是一條通往京城的官道,數不清的學子通過古道進京趕考,或是衣錦還鄉。」俞玲俐介紹,如今,舊古道也迎來了新行人。「現在的古道成了福州經典的徒步路線之一,時常能看到背包客慕名前來。」
對於古道,降虎十分珍視。這幾年,村裡秉持著「修舊還舊」的理念,對古道進行修繕,只填補了空缺的石頭,加修排水系統防止山洪破壞路面,讓古道盡可能保留宋時風貌的同時,成為村莊的引流密碼。
鄉村從走紅到長紅,少不了村民們「助燃」,不少降虎村民也因為村莊發展過上了紅火日子。
在古驛道旁,村民朱建忠依託自家房子開了間「古道人家」餐飲店。記者到時,未到飯點,三兩村民正熟絡地將木桌當茶几,品著茶,閒話家常。
「這些年進賬還可以,供應的青菜、土雞土鴨都是自家的,燉湯特別鮮,遊客都讚不絕口。」老朱說,尤其是節假日,到訪的團體遊客成了客源保障。老朱還向記者展示了去年國慶的一場盛況:降虎古街上,多張長桌一字排開,數十名遊客圍坐一起,共用「農家宴」。
降虎村村支書羅熙說,如今的降虎村,既有老村民們支起的粉幹攤、茶館,辦的農家樂,也有新村民建設的民宿、菌草微生物農業實驗基地,往日靜謐的村莊因此熱鬧了起來。
修繕古道迎客 晉安降虎村紅色文旅現今更「紅」--福州日報
- 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