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心情記事》系列多年來主場都以南北竿為主,多年前因著劉宏文老師小說改編作品《寶姨》的搬演,才有機會登上東引島。後來與東引國中小的陳翠玲老師成為臉友。後來老師的新書《我的東引,你的小島》出版,我們再次聯繫上,她問我;「靖導,馬祖心情記事什麼時候會再來東引,我們這裡有好多的故事可以分享。」
今年,我們就藉著馬祖國際藝術島《飲.馬祖七杯酒》的機會登島,收穫到一個極好的故事,是陳翠玲老師帶著四位小作者一起完成的【黃金島傳奇】,一下就與詰永老師與肖山老師的作品《厝里的酒》一拍即合。愛樂特別邀請擅長與在地共創的台灣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彭筱茵總監,一起來完成這個作品,排練的次數雖然不多,但是卻藉此機會,看見了東引師生的活力與對文化表現的企圖心。《生紅過夏》閉幕式的演出,17位師生頂著風浪,坐直升機往返南竿也不願缺席,再再看見東引人在藝術參與上,也展現了堅忍不拔的精神與鋼鐵意志。
無獨有偶,基地位於南竿的馬祖戲劇團,也在這次廣納人才。因為要去東莒演出,特別邀請了芽窩民宿、同時也是本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形象廣告女主角的曹芷屏參演。之前在《重返前線1979》客串的胡雅涵(美拉)也晉升主要角色,之前飾演魚販的劉增蔚,更是在經歷了之前編劇課、導演課的培訓後,這次承擔下編劇導演的位置,表現有目共睹。擔任製作人與提供原創故事的李翠雲、副導演陳廷豪、道具設計陳郁婷、音效設計及錄音工程王杰,也都站上了新的戰鬥位置,配搭開立、雅惠、浥詩在台前的表演。愛樂執行製作羅健航(維恩)更在偕同策展人的位置,展現了其活動策畫、場地佈置、戲劇歌唱表演及文創小物設計等多樣才華。
北竿的北角星劇團本是最有默契的老搭檔,在清一色的娘子軍裡,這回特別邀請了年僅九歲的王傳惟入陣,與父親王禮俊(同時也是《日日是好日》的作曲家)、梅花公主號船長吳洪官共同演出。惟惟台風穩健、口齒伶俐、母語標準、落落大方,演出現場圈粉不已。在後台的相聲表演,更讓官建時刻的兩位表演者都駐足觀賞,嘖嘖稱奇,讓馬祖的兒少表演,再次綻放亮光。
由劉宏文老師所撰寫的閩東語相聲文本《拍鑼食酒菜凍呵》也是這次的大亮點,官建時刻王建華、曹祥官除了能唱能演,還能說相聲;劉宏文老師不只作詞行文感人肺腑,原來寫相聲也這麼好笑。在藝術的世界裡,人們可以呈現出與他原本人設完全不同的樣貌,這其實是一種能量與高度自主性的表現,有助於打破常規,激化人的潛力。
而這次《飲.馬祖七杯酒》中在西尾場擔綱出演的劉增鴻、陳柏儒,在編導曹祥官的邀請下,不畏喪俗禁忌的演出送別親人的場景。原本人人忌諱的題材,最後現場來了超過170位與會者,《依爹慢慢行》這首歌,更成為演出後詢問度最高的一首歌。牛角場的婚禮,則是在請出金牌喜娘陳秀珠後,為著要復刻古禮而循南竿鄉誌,找到當年福澳依古禮結婚的陳明傑副局長,讓原本不希望未婚夫參與太多演出的白湘慈(莎莎)都一起加入了演出的行列。兩次婚禮預演,讓前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前基隆市文化局局長陳靜萍、馬祖國際藝術島總策畫吳漢中,以及連江縣的大家長王忠銘、議長張永江、文化處處長吳曉雲,全成了劉家的親友團,也是始料未及的驚喜。
這次藝文人才的全面性勃發,可取決於幾個因素:一、在馬六讀劇初期,我就立定了這次要全馬祖人來演主角的方針,讓之前的次要角色們,都有了往前躍進與爭取角色的機會。二、敝人從編導的身分轉型成為策展人,將創作的部分極大規模的轉嫁給各團的主創者與母語教師們,讓他們各自認領區域性的文化主導權,並積極地鼓勵大家站立發聲。三十餘年來,文化部的場館媒合案,一直關注台北愛樂在馬祖的藝文培植成果,是所有藝文團體都過度依賴愛樂的專業進駐?或者是他們終於培植出可以小規模自主運作,策畫演出的能力呢?在這次《飲.馬祖七杯酒》的實驗裡證明,馬祖的表演藝術團隊百分百可以做得到!
只要政府部門願意持續的投注資源,輔導單位願意重視培力過程多過演出績效,給予在地團隊操練登台的機會,讓在地藝文團隊在外來表演團隊登島時,都能夠有接待且互相交流的機會,並在公假上給予縣府的大力支持,並慢慢讓參與藝文演出能得到合理的報償。相信北角星戲劇團、馬祖戲劇團、雲台樂府、馬祖雅韻合唱團、馬悠蹈嶼舞蹈團、官建時刻及許多有動能但未成立團隊的個人創作者,一定都能夠為馬祖的藝文敬獻火花。甚至推動經紀人制度,讓未來馬祖語(閩東文化)在整個中華民國台灣的藝文舞台上(至少傳藝金曲獎)不再缺席。
馬祖國際藝術島的持續舉辦與梅石演藝廳開幕的勢在必行,扶植在地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人才,擴大與台灣及外國藝術家的交流培力,在各種風土交會越來越頻繁的未來,都是對厚植馬祖在地文化不得不做的預備。這次一批新導演、新編劇、詞曲作者、道具設計、錄音師的誕生,都意味著有新的人才願意為馬祖文化共同承擔、發揮己力,在掌聲之餘,需要主管機關與觀眾更實質鼓勵與肯定,讓這群斜槓藝術家,靠著一個支點,能撐起馬祖藝文的一片天。
在地藝文動能的茁壯 文/謝淑靖
- 2023-11-25


圖:陳鵬雄、曹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