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重偉報導】連江縣衛福局表示,諾羅病毒活躍於秋冬兩季,主要透過糞口傳染,常造成嘔吐、腹痛、水樣腹瀉、部分患者更可能有發燒等症狀,提醒食品業者備餐、用餐都需特別注意,除了落實個人手部衛生,也要盡量避免生食、生飲,並選擇有信譽的食材供應商;酒精和乾洗手對諾羅病毒是無效的,要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和病毒說掰掰。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提醒民眾與親友聚餐時,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衛福局說明,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
衛福局提醒,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衛福局呼籲,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蛋、肉類或貝類等水產品。有疑似症狀(尤其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佩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諾羅病毒活躍秋冬 衛福局提醒落實手部衛生、飲食安全
- 2023-11-24

諾羅病毒活躍於秋冬兩季,提醒食品業者備餐、用餐都需特別注意。(圖:連江縣衛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