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3日破曉前點讀《聯副》〈人生是值得活的〉,真是震驚,並將此文分傳line友。
簡媜老師已讀後回訊:「是的,我去年就知道她罹病。」。
「她告訴媜師?哪個癌?」我問。
「側面得知,卵巢。」媜師回訊。
「祝福她安然康復。」我回。
「她很勇敢,心態正向。」媜師不忘鼓勵。
次日,〈人生是值得活的〉下集,天未亮即點讀,再次分傳line友。
「這麼說她是..晚期卵巢癌五年存活率40%,兩年半後復發的機率70%。」從文中截取兩句話敲媜師,時間04:50。
「應該是我得知『比較後期』,不是三就是四。不過,存活率、復發率只是統計數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治療成效與心態、生活是關鍵。聽說她要出國去玩了。面對事實,治療完成了,身體撐得住很重要,能趴趴走,就是逆轉的開始。癌,能開刀,順利完成放化療的都是不幸中之幸運,接著當作慢性病,與它共存。」06:45媜師回訊。
「昨晨讀此文沉重。我們都是5年級生,可說是『一起長大的』。」07:26我回訊。
「跨過60線,不是病者,就是陪病者,鍛練自己做一個好病人,讓陪病的家人輕鬆些,或是做一個好的陪病者,讓罹病的家人有依靠。除此之外,沒有第三個選擇,或許也有,就是當下立地『結束』,但這是上天的事,不是我們能干涉的。保重、寬心、自在。」大散文家,出手落字經典,07:57回訊。
〈人生是值得活的〉一文中,作者提到:「我過往的人生小心翼翼,走哪條路,做什麼選擇,總是再三思考,沙盤推演,然後再進行經過精準評估,所以,失敗率極低。我為何形成這樣的生活習慣與人生哲學,跟我從小家境貧寒,沒有太多助力,太多選擇,走每一步路都得自己努力有關,因為資源很少,所以要斤斤計較。」讀到這自述剖白,我心疼起來。
而她的女師專同學詹玫君在與她的信件往來時,提出她的質疑:「要怎麼樣才能在所剩未知的生命中做一個有用的人呢?」這個不確定感極深的提問,可看出作者本質上是屬於奉獻群性型的。
在〈真的有小說族現象嗎?〉一文中,作者簡單敘述一下所謂的小說族現象。1980年代中期,原本以出版羅曼史小說為主的希代出版社,以「希代文叢」展開和文學出版的接觸,接下來,一方面開發作者群,在校園找尋有潛力的校園新人,一方面以重視行銷和包裝的促銷手法,為這些毫無知名度的新人打開知名度。」。
上述所指是單行本的發行,作者遺漏也或許未知的是,當年希代集團尚以「小說族」為雜誌名稱,邀請大學校園十位小說寫手,一月一篇一期刊登小說。榮幸的我當年亦是受邀寫稿的其中之一,稱為「校園十大」,那些校園小說,後來集結《小說驚豔》一書;另有已刊散文編錄於《希代文叢》。
那真是天降甘霖的一年,繽紛彩繪我興大大四、大五的兩棲生活。
所以,可以這麼說,我和作者是有過交集的同時代人;重疊的是她是臺北女師專,我是臺東師專,同是公費生,亦是奔波的夜大生。
2023年06月30日星期五晚上7:30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展開「星期五的月光曲」,朗誦作家是林黛嫚&彭樹君,主持人是曾和林黛嫚當年是《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同事的郭強生。講座開演前,三位半蒙面作家併立合照,我急喊:「拆掉口罩。」聯副主編宇文正如法炮製笑說「拆掉口罩」,三人果如小學生般聽話,露出全臉笑對鏡頭。
主持人簡介林黛嫚曾是「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組首獎,臺下第二排央位的我即刻熱烈鼓掌,臺上的林黛嫚驚喜的拉弧笑著,右前第一排的聯副主編宇文正,回頭看我給個讚許的瞇眼笑。
我的掌聲要傳達的是:「妳很棒」。
主持人續說:「當年林黛嫚曾說過一句話『我是不需要人疼的,我是可以做事的』。」。
林黛嫚提到中年期曾一肩七份工作,其中三項領薪。臺下的我,又忍不住的喊話「超人」兩字,握麥的林黛嫚再次受到肯定的會心一笑,右前座的宇文正主編也轉頭看我送上同溫層的笑眼。
握麥的彭樹君回憶林黛嫚曾說後悔結婚,因為,無法做自己。30餘年後的今日,臺上的彭樹君舊題重問。林黛嫚緩緩道來,生病手術化療休養這段時間,先生陪侍在側包辦烹飪家務,只交給她一項工作,就是「好好活著」。林黛嫚說:「如果重新選擇,我還是會結婚,嫁同樣一個先生,生同樣的小孩。」從容自在散發在林黛嫚始終淡笑的臉上,拉近彼此的距離。
林黛嫚說起有朋友建議她舉辦新書發表會,她婉拒笑說:「擔心新書現場反而是我要安慰那群朋友與讀者。」
聞言的我笑著,心卻戚戚。
會後,林黛嫚從臺上步下小舞臺,急行出口,原來是買自己的新書簽名送長者。
我學起旁人手持「星期五的月光曲」手冊,請兩位朗誦作家簽名。
我道聲:「老師好。」。
「ㄏㄠv~」落款簽名的作者林黛嫚回了我延長的上聲「好」字。那個上聲字,鼓脹好多的縱容,頓時,覺得自己像是小學生般被疼寵。我喚她幾次的老師,她就回我幾次的「好」,彷彿,所有的勇敢堅強韌性凝聚展開在這一個長長的「好」,喻寓「我好,妳也好。」我心震動。
「老師81年在《中央日報·副刊》當編輯嗎?」我問。
右手簽名的她回應:「嗯。」。
我說:「我唯一一篇刊登《中央日報·副刊》的散文〈告白〉時間就在81年,應該就是老師錄用刊登的,跟老師說聲謝謝。76年的小說族現象,我也被「旋」到喔!應邀小說一篇,發表在《小說族》月刊雜誌。
黛嫚老師問:「妳也寫小說嗎?」。
我說:「是。」。
收筆,合照,道再見,不捨滿溢心中。
黛嫚老師忙著新書《彼身》簽名去。
我則穿進雨網趕捷運回風城。
小說族你我他/陳玉姑
- 2023-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