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反菸拒檳 共享清新健康好環境

  • 2023-10-29

     全球菸害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各國政府關切的重大議題。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250種已知對人體有害,且69種已被確認為致癌物。吸菸不僅會導致肺癌,也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多種癌症的風險。每年全球有數百萬人因吸菸而喪生,更有無數的人因二手菸而受害。

    宣導遠離菸害一直是公部門施政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結合各界力量,推動無菸校園、無菸餐廳、無菸職場等,透過分發文宣、拒菸標誌、舉辦健康講座、健走、有獎徵答等許多活動推廣營造無菸生活環境,其宗旨就是為維護全民健康而努力。根據WHO的數據,菸草每年造成逾800萬人失去生命,在我國每年約有2萬5000人死於吸菸,並有近3000人死於二手菸害,平均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寶貴生命,菸害防制,刻不容緩。

    為有效控制菸害,政府今年再次修訂《菸害防制法》,將電子菸完全禁止,並且提高吸菸年齡限制,亦對新型菸品實施更嚴格的管制。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也積極努力實施菸害防制,期能終結此一公共衛生的大敵。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證實菸草對健康的危害,吸菸行為也是多數國家死亡的首要原因。對此,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開始,以具代表性的抽樣方式監測國人吸菸行為,制定相關政策。調查顯示,我國從2008年的21.9%吸菸率,到2022年大幅減少至14.0%,降幅高達3成,防制成效可見一斑。

    然而,相關調查也指出,近年來電子菸和加熱菸的使用率逐年上升,主要使用者多為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不過,無論是出於好奇、避免身上有菸臭味、或是受朋友影響,這些理由都不能掩蓋其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事實上,電子菸等產品並不比傳統菸草安全,均含有可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嚴重健康問題的化學物質。

    此外,嚼檳榔與嚼食含有菸草的檳榔,均有致癌風險,並以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為多。目前口腔癌已成為我國青壯年男性的主要癌症之一,檳榔則是導致口腔癌機率及死亡率的最大隱憂,相關資訊宣導多年,卻仍是公共衛生領域的巨大挑戰。檳榔是許多男性進入職場後才開始嚼食的,研究指出,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人際互動,或是被誤認為具有提神的作用。

    根據國健署的調查報告,每年逾8000人罹患口腔癌,其中,超過半數都有吸菸和嚼食檳榔的雙重不良習慣,二者都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其危害性是無庸置疑的。菸、酒、檳榔與許多疾病,尤其是癌症有密切的因果關係,造成的社會問題與對健康的影響,不可等閒視之。如果吸菸、喝酒及嚼檳榔一起來,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是常人的123倍,為了讓民眾重視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必須拒絕吸菸、喝酒與嚼檳榔的行為及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