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放流增殖工作要持之以恆

  • 2023-10-21

     又到了馬祖近岸磯釣季,各地釣友近年來一致的感受是馬祖的在地魚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底棲的黑鯛、石斑等,近年來兩岸都在推動魚苗放流,其目的在增加水產資源,這項工作應持續為之才能見成效。在全球海洋資源面臨枯竭的大前提下,馬祖地區近年來在各界開始重視漁資源的保育,其中放流的力道及頻率應加強,再搭配宣導及取締政策,雖無法回復到數十年前的榮景,但至少可以減緩海洋資源枯竭的速度。

    馬祖仍屬重要的漁產地,只是過去我們疏於管理與管制,過度的捕撈讓馬祖海洋出現前所未有的枯竭壓力。海洋曾經是鄉親賴以維生的地方,如果地區海洋資源不豐富,早年便不會移民到這個島嶼來定居,祖先因為捕魚而來,當漁產減少時要怎麼辦?即使以觀光為主要訴求的縣政發展,漁產業也是佔重要的地位。

    根據聯合國統計,人類每年要從海中捕撈8千萬公噸的魚,而各種魚也是人類獲取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未來也是如此。要維持如此龐大的需求,各國除了致力發展養殖漁業外,魚苗放流被視為另一項重要的輔助措施。兩岸推動魚苗增殖放流已有多年歷史,平心而論我們因為資源與經費的不足,這方面確實落後大陸許多,可透過進一步的交流推動各項漁業合作,讓放流的成效更加具體。

    「以海為田」的產業政策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廢除,傳統漁業與現代科技趨勢結合,也可以是一種新興的產業,而且更符合生態產業永續的基本方向。海域相關資源是馬祖重要的資產,我們有義務加以維護並且發揚光大,但前提是要努力營造可發展的條件。馬祖自古是優良漁場,這是地理及生態上的優勢,要運用這些優勢提升我們的海域生產力,科學家在這方面投入很多研究,其中人工魚礁的政策已被多國採用,馬祖應設法爭取運用天然海岸地形場域搭配人工魚礁,營造生態永續的環境。

    不論是漁民或釣客,對於海域資源的興與敗都會有實際的感受,這些年漁獲每況愈下是多數人的感受,不加以積極的管理與管制,不出幾年海洋生態資源依舊難逃枯竭的命運。因此,我們一方面要致力於放流增殖,同時也要強化漁場及釣場管理,限制保護區及規劃保護期,都是可以進一步研究的方式。喚起各界對海洋生態維護的重視,為大海留一些空間,也為子孫留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