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帶皮包不恐慌,忘記帶手機出門心神不寧,這幾乎成為現代人的通病,而這樣的生活習慣,其實已經衍生出許多社會與心理疾病,早在賈伯斯推出蘋果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時,就曾表明革命性的產品將會改變所有的事,十年過去了,人類的生活模式果然發生巨大的變化,只是這樣的改變就像水一般既能載舟也能覆舟,端看你怎麼面對。
你一天要當多久時間的「低頭族」?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已經跟現代人生活密不可分,從一早起床按掉手機鬧鐘,進廁所開始滑手機,到通勤追劇、看電腦工作一整天下來,我們的雙眼盯著螢幕的總時間遠遠超乎想像。根據國外科技網站《Electronicshub》最新統計指出,列出全球45個國家民眾在手機、電腦、平板等產品上的「螢幕使用時間」,各國平均使用時數是6小時37分鐘,其中台灣人每天平均要花7小時14分鐘,名列全球第15名。
學者專家早已直言全世界多數人的手機使用行為,完全像是毒品上癮的模式,而且發現這些每天緊迫盯著手機螢幕的人,並沒有因為手機帶來的便利變得幸福,反而越不快樂。國內創作才女孫尤安推出的創作單曲〈IG〉,也以自問自答方式,講述現代人手機成癮、生活24小時被網路社群綁架的現象,但人際關係卻沒有因此更好,而是更空虛孤單。
短影音如youtube、TikTok的全球瘋靡,更讓兒童及青少年的學習陷入大麻煩,專家警告長時間沉迷於短影音的年輕人,可能變得難以專注,對閱讀和寫作產生困難,因為短影音在極短的時間內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導致注意力下降和用戶成癮。同樣充滿影音刺激的線上遊戲,也讓應該學習的青少年,花費大把時間在上面,手機遊戲成癮的現象,五年前就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一種精神疾病,需要醫療行為介入。
已經有許多證言顯示,適度地擺脫手機會讓生活更多采多姿,當然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科技產品是要服務人類,而非讓人類被奴役,現代社會要脫離手機或網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脫離不了但可以找到適合的使用距離,讓大家可以聰明用手機。
專家有提出許多不同的建議供參,像是斷捨離不必要的APP、關閉掉各種提醒的通知鈴聲、餐桌上不要出現手機,或是固定檢視使用時數,有意識地降低使用時間,或是藏起來眼不見為淨,專注工作或學習時候不要放身邊,再來是選擇一個降低使用手機的環境,像是聽演講看表演等,增加使用實體的工具,像是手錶、筆記本,以及尋找替代的事情做,多與人連接,出去大自然環境走走,與自己相處等。
曾有專家表示,網路成癮是假議題,現實生活中內心、無力、空虛、挫敗才是真的,對於青少年有品質的陪伴才是最終的解方,而職場上許多人總有資訊焦慮症,不斷的滑手機總擔心錯失任何一個訊息,焦慮感如影隨形,想要做回掌握自己的主人,聰明用手機才是正解。
社論/拒絕被手機綁架
-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