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共同推動燕鷗生態保育

  • 2023-09-30

隨著季節轉變,每年春夏過境馬祖的燕鷗群開始南遷,今年北竿鐵尖島的燕鷗因為游隼攻擊造成集體棄巢的悲劇,當時這些燕鷗可能就近轉往中國大陸福建及浙江沿海小島。近年來兩岸生態專家共同致力保育燕鷗生態,特別是喻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燕鷗生態因環境變化而產生遷移是存在的事實,棲地不論是在馬祖還是大陸,只要確定整體生態是處於復甦狀態即可,更重要的是透過兩岸協商共同建立保育機制,只有把保護區做好做大,生態才能有效復甦。

為加強兩岸燕鷗保育合作,多年來台灣的鳥會專家與大陸方面相關機構不斷的接洽交流,而這樣的努力終於喚起兩岸人民對燕鷗生態保育的重視。9月26日,在大陸江蘇鹽城舉辦的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上,由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牽頭的《中華鳳頭燕鷗保護行動合作夥伴宣言》發佈。這標誌著海峽兩岸持續15年的『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護工作,邁入了新階段。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全球極危物種,目前僅存200隻左右,只在浙江、福建與馬祖等少數地方有繁殖種群。它們在馬祖列島、連江四姆嶼群島繁殖,在閩江河口濕地棲息、求偶、育幼及覓食。因此,福州和馬祖的保育合作是非常自然且重要的。兩岸保育人士十多年來除了進一步透過生態調查了解燕鷗習性外,更希望透過棲地的營造讓燕鷗族群不斷增加,最終回復到數十年前原有的生態規模。兩岸共同保育燕鷗行動已經開始,雙方就研究整合、同步調查、增進教育及宣導等三項共識做出努力,比較屬於學術層面的共識,然而馬祖乃至於大陸的燕鷗除了要調查之外,更重要的是積極的進行保育,全面禁止兩岸任何的船隻於保育期進入燕鷗保護區,這才是突破性的作為。

馬祖地區在2000年時於北竿中島發現已經近乎絕跡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這項發現讓馬祖一夜之間躍上國際舞台,政府隨即公告馬祖中島等八個無人島礁為全國第十二處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四到九月燕鷗的繁殖期禁止進入,目的是為了要保護這些珍貴的生態資源。但近年來仍然偶有發現越界大陸漁船入侵保護區,未來應在這方面加強溝通宣導及取締,因為面對較為脆弱的燕鷗生態,光靠單方面努力是不夠的。

黑嘴端鳳頭燕鷗被喻為神話之鳥,在國際生態界的地位可想而知;近年來神話之鳥僅於馬祖列島及大陸福建沿海有發現的紀錄,所以兩岸有共同的責任要保育這種瀕臨絕種的特殊物種。不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保育動作,都不可流於形式,找到問題的關鍵來制定保育政策,有朝一日壯大的燕鷗生態能為兩岸帶來保育有成的實質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