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行人安全改善視導小組抵馬視察,相較台灣交通的複雜程度,馬祖單純許多,但依舊有許多可以改善之處,加上地區地形高低起伏崎嶇,對於來馬旅遊的遊客來說就是不小的挑戰,未來期許透過務實改善基礎設施、車輛減速計畫、高齡友善行人示範區等規劃,共同營造馬祖交通友善的願景。
CNN旅遊專題將台灣稱作行人地獄,報導中指出澳洲、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多個國家都在官方旅遊建議特別提及台灣的道路狀況,美國國務院更是直指台灣許多司機不尊重行人的路權,報導中最後的評論表示,台灣若不改善道安問題,將無法吸引和留住國際旅客。
這樣的說法雖然讓台灣人覺得丟臉但其實並無誇大其詞,因為根據道安資訊查詢網資料統計,有一半的行人事故都發生在路口處,近10年來每年都有近8000名行人在路口死傷,台灣人習以為常的馬路事故,在外國人看來匪夷所思,而這些其實都可以改變的,路人走在馬路上不應該有生命遭受威脅之虞。
專家表示,路口有右轉、左轉還有直行車,加上大車、小車等各式各樣的車輛,以及穿越馬路的行人,因此空間複雜度很高,往往也是事故熱區,但這些可以透過設計改變的,只是過去台灣的道路是為汽車設計,加上路上無所不在穿梭的摩托車,行人卻成為台灣馬路上最弱勢的存在。
不良的斑馬線設計會殺人,行人卻以為走在斑馬線上很安全,這也是為什麼斑馬線的行人事故屢見不鮮,運輸研究所提出路口的改善措施,包括人行道外擴,行穿線退縮三至五公尺,增設庇護島,以及加強行穿線照明等。當然台灣除人行道過窄問題外,還有嚴重人行道不足問題,有百分之六十的道路根本沒有人行道,都會區更是人行道被攤販或是摩托車佔據的情況。
馬祖近幾年開始增取道路生活圈修繕道路經費,拓寬道路與人行道,如南竿中央大道人行道就從0.8m,拓寬至1.2m到1.5m,以及手孔降挖97處,大幅減低車輛打滑問題。介壽國中小也因為周邊公務機關林立,每逢上下班及放學時段人車擁擠,縣府爭取移動式紅綠燈,以維護學童及用路人安全。
當然視導小組也注意到馬祖特殊地形,提到馬祖雖然交通事故少,但起伏地形對於外來機車族觀光客仍是隱憂,地方政府應該予以改善及宣導,並建議可透過完整的人車共存計畫,拓寬人行道、減少車流量達成車輛減速,盼馬祖能成為全國交通安全示範區。
今年全國執行「行人及護老交通安全實施計畫」,重點取締項目包括「車不讓人」、「行人違規通行」、「汽機車闖紅燈」、「汽機車紅燈右轉」等,更利用科技執法設備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要讓車輛駕駛人養成停讓行人,以及行人養成遵守道路交通標誌的好習慣,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零死亡願景」是現代交通安全工作的核心基礎,25年前瑞典議會就率先通過法案,在道路交通安全系統中不應有人喪生或受重傷,所有道路設計都要能改變使用者行為,安全優先要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也期許馬祖成為全國交通安全模範區。
社論/打造行人安全優先的交通環境
-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