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立海洋保育之共識 擴大魚苗放流種類及數量

  • 2023-09-17

 東引鄉公所日前在北澳碼頭辦理條石鯛魚苗放流,期盼透過放流補足魚苗資源,豐富海洋資源。魚苗放流活動,從過去辦理之經驗看來,一直被認為最能吸引民眾參與,且對宣導保育觀念亦有其正面功能。透過種苗之加入,對復育已呈低下水準之沿近海漁業資源,可產生立竿見影之效益,且再配合適度、合理利用資源等保育觀念之建立,對沿近海漁業永續經營絕對有正面助益。

 在全球漁源枯竭的劇烈改變下,馬祖海域同樣受到影響。漁源枯竭是因為過度捕撈及生態遭破壞所致,要復育重生必須對症下藥,除了消極的防止生態破壞外,積極的投苗復育是十分重要的。地方政府每年都有水產魚苗的放流工作,但受限於經費,可能採四鄉輪流的方式進行,期盼未來這個區塊能受到各界的重視,投入更多的經費,四鄉五島同步來做這件事,以達到大量放流,增殖漁業資源之目標。

 馬祖四面環海,海域資源常給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觀念,這種觀念在傳統捕撈作業年代或許還說得過去,但現在所有的漁民都知道,要捕到魚需要技術與運氣,現階段的情勢是十分惡劣的,我們要努力維護生態的能量,就必須有所警示,最重要的是全民建立生態復育的觀念,政府的重視與民間的落實,才能真正達到我們的目標。

 漁業資源是一種再生性資源,為免資源過度利用,影響其再生能力,故資源保育工作內容應包括減少對資源捕撈壓力、增殖漁業資源、維護漁場作業秩序及建立國人保育觀念等措施。而藉由高科技之繁養殖技術,孵化培育魚貝介種苗並大量實施放流,為增殖漁業資源最有效直接的方法之一。目前已能大量人工繁殖生產之海水種苗計有數十種之多,馬祖海域為岩石底質,岩石及礁體林立,具有良好魚類棲息環境,餌料生物豐富,適合放流鯛類等魚苗。

 目前馬祖地區之種苗放流經費相當有限,漁政單位責無旁貸要持續地挹注人力、經費推動是項工作。各類之苗放流活動,除承襲以魚苗放流實踐生命之延續為活動主軸外,為使漁業資源保育工作能向下扎根,可以規劃親子同樂型之魚苗放流活動,除了親子共同參與活動之樂趣外,從兒童開始即予建立學習各項保育觀念,經由兒童在學校及家庭之影響力,擴大整體之宣傳面,長期之效果必更加彰顯。 

 漁業資源保育工作,係維繫馬祖未來沿近海漁業發展之根基,尤其是積極增殖漁業資源的種苗放流,以及建立保育觀念的魚苗放流宣導活動,更是整體保育工作之重點核心。面對全球暖化及環境變遷等因素,海洋漁業資源日益減少,漁業資源的保育工作需要政府與全民齊心協力共同來完成,特別呼籲漁民及釣客配合將小型個體放回大海繼續生長,以共同維護漁業資源之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