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的運動城市

  • 2023-09-13

 國內遠見雜誌偕同各縣市政府體育單位、體育相關學者及教育部體育署官員訂出21項指標,評選各縣市運動實力,馬祖在相對有限資源下,以「平均每人運動經費」及「平均每位基層運動選手獲得訓練站培訓經費」摘下兩金,且平均每人運動經費最高,運動設施滿意第三,運動友善之都當之無愧。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以「讓健康動起來」為主題,希望將運動習慣深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因為根據調查缺乏運動,導致全世界每年超過兩百萬人的死亡。而世界上宜居的城市幾乎都是運動環境友善的城市,無巧不巧印證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言的生命四要素:陽光、空氣、水和運動。

 此次遠見雜誌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全民運動與競技運動上共提出21項數據進行檢視,前者有為規律運動人口比率、自行車道長度、公有場館對外開放數量、國民運動中心數量等,後者有(半)職業運動隊伍數、全國性運動會參與人數、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培訓選手數及培訓經費等;另有體育運動經費總額及平均每位縣市民眾運動經費。

 整體來看,馬祖規律運動人口比率為百分37.7,高於平均的百分34,民眾對於運動設施的滿意度為第三名,這幾年隨著各鄉運動場館的興建與修繕,幾乎各島都不缺室內運動場館,加上島上各項大小運動類活動不少,幾乎只要你願意參加,就有很多的選擇,最重要還是免費。

 在各項指標上,有些是非戰之罪,因為位處離島,不可能在大型賽事舉辦或運動中心數量上可以與其他縣市比擬,但在離島可以達到的項目上,馬祖都可以說是成績亮眼,人數有限的選手給予極大的軟硬體支持,也許運動項目與師資上受到地區的限制,但推動的熱情可不少,這幾年除了原本就有很好成績的角力項目以外,地區也開始有羽球、桌球及籃球之選手培訓。

 在興建運動設施部分,棒壘球場完成啟用、縣民樂活體育中心預計今(112)年底完工、新建東引室內體育場館,以及持續爭取推動離島運動場館興建,讓四鄉五島都能有完善休閒健康及競技場域。

 行政院體委會過去曾進行「運動環境最友善城市」調查,係依「住家附近運動場所足不足夠」、「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滿意度」、「公眾運動場所交通是否便利」、「縣市民舉辦體育活動頻率」、「參加體育活動概況」、「對體育活動滿意度」、「接收體育活動訊息頻率」、「縣市長是否重視民眾運動」等八個面向進行評估、調查。這些面向也正是運動友善的指標,地方政府可以朝這些面向努力,讓馬祖成為名符其實的運動城市。

 根據研究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前十名,分別是第一名是散步(走路/健走),接下來依序為爬山、慢跑、騎腳踏車、在家健身訓練、羽球、籃球、瑜珈伸展等,民眾偏好戶外運動,球類運動中以羽球、籃球最受歡迎。這些運動在馬祖同樣也是大家喜愛的運動項目,愛運動的城市民眾比較快樂,打造馬祖成為運動城市,讓我們的鄉親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