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作家的共同記憶/洪金鳳

  • 2023-09-12

 近期連續閱讀了馬祖醫生作家謝昭華的「島居」,以及金門作家牧羊女(原名楊筑君)所著「島嶼,沒有遠方」,思緒隨著他們的文字流轉,似乎也在他們文字引導中,神遊了馬祖與金門,跟隨他們在海岸、巷口與村落裡走一圈,在島民交談的神情、方言與美味海洋食材裡,找到和我故鄉澎湖同樣的記憶與味覺,讓我感動莫名。

 澎湖雖然沒有像他們金門馬祖戰地成長的艱辛生活,但貧困的日子,物質的缺乏,卻是生於那個時代的人們共同的宿命,及長,想要擁有獨立的思考,追求更高的學問,或者找到能改變貧困的職業,都必須要離開海島,憑藉個人的努力與積極的進取,才能一步一腳印,讓自己與家人脫貧。

 謝昭華的「島居」是如此,牧羊女的「島嶼,沒有遠方」也是一樣,然令人感動的是謝昭華醫學院畢業之後選擇回鄉定居,為島民的健康扮演稱職的守護者,來回在馬祖列島的各島之間,任憑風起雲湧,浪起船高,只要病患有需求,他就往哪裡去,他覺得這就是行醫者應盡的職責,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他還把島嶼的生活狀況與交通的不便完整的記錄下來,以及倚靠軍艦10天一班的交通,嚴格把關軍民出入的港口,還有村民們看天吃飯的過程,都一一經由海水浸潤,化為有溫度的字體,讓閱讀者從文字中感受到過去生活的不易與軍管時期人民生活的不自由及作者對馬祖的熱愛、支持與認同。

 而牧羊女的文字平和淺顯易懂,尤其文字的厚度豐潤,溫度暖暖,雖然每個故事都是在敘述她們家庭手足與左鄰右舍的成長,以及父母親的愛,但更多時候,我以為故事裡的主角是我,因為牧羊女愛吃,我也愛吃,而且我們共同最愛的是島嶼上的花生,我也參與過種花生及收成的歲月,所以讀她的文字與故事,特別有感。

 忽忽一過數十年,我們生長的島嶼,不管是金門、馬祖、澎湖,都已解除過去的種種限制,早年軍人休假返台還需出示差假證,現在生活與資訊發達、休假正常的軍人根本不瞭解曾經有過這樣的歷史,也不知道過去沒有民航機與民船的金門、馬祖,對外交通與物資運補只能靠海軍的交通船。

 除了有霧的季節會阻礙海島交通外,其餘的平凡日常,島上都是遊客如織,戰地已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搖身一變,變成人們趨之若鶩的觀光聖地,大家都要去朝聖,看看作戰時期留下的遺跡,從「同島一命」、「奮戰到底」、「人定勝天」、「事在人為」、「軍民一家」、「枕戈待旦」、「毋忘在莒」、「反共抗俄」、「保密防諜」等愛國標語中,與謝昭華、牧羊女一起走在有風、有陽光的海島上,回味過往憶從前,展開胸懷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