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受到少子化大環境趨勢影響,馬祖莒光地區出現部份年級無學生的窘境,而兩校也存在老師多於學生的局面。近年來馬祖地區總生育率逆勢成長,但這僅只於南北竿兩大鄉,莒光鄉因為地緣及就業市場等諸多因素,居民人口數較少,少子化的問題就更加嚴重。在教育部一人也要開班的教育政策下,莒光兩所學校分隔兩島,將來不論以何種方式推動資源整併,都應從孩子受教權角度出發。
行政院研考部門多年前即發布人口推估,民國99年生育率首度跌破1人,創下全球最低的記錄,112年開始進入「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的局面,而少子化的台灣社會也逐漸邁向高齡化,年輕人的負擔越來越重,未來台灣的競爭力可能敗在少子化,顯見少子化已是國安層級的大問題。根據教育部統計,近五年來共裁併了一百多所百人以下的小學,多所私立大學面臨招生不足被迫關校,就連公立大學也開始推合併。馬祖地區總人口數少,島嶼分散的地理特性其實早在多年前即存在少子化對教育衝擊的問題。北竿兩所小學多年前推動資源整併,透過這樣的整併讓海大進駐馬祖,但這樣的機運不見得在其它鄉島適用,面對少子化的社會及教育問題我們只能因地制宜。
除了莒光地區少子化現象較為嚴重外,其它鄉島大部份班級也面臨人數不過十人現象,單就學習成果而言,個位數學生的班級缺乏人際互動與競爭,這樣的學習環境對培養面對未來社會競爭是較不利的,影響所及是地區乃至於國家整體競爭力下降。先進國家無不透過教育制度的改革來減緩少子化對國家整體發展的衝擊,台灣在總生育率全球末段班的情況下,更應在教育制度精進上及早佈局。
莒光兩所學校均為師多於生的局面,僅就資源效益面來說是要推動整併,但國教署認為合併或停辦學校均涉及師生重大權益,我們不能因為「再苦不能苦教育」這句話忽略了要推動最適合學習環境的大方針。教育部雖因應一人班級推動混齡或跨年級學習機制,但要在各校落實推動則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多元教學政策讓第一線老師都感到制度所帶來的極大困擾。
在馬祖地區少子化造成的個位數班級以離島為多,這種個位數班級多半面臨老師不好教、學生不好學的難題,缺乏競爭與合作的學習模式所帶來的影響或許短時間看不出來,但到了高中、大學乃至於出社會進入職場時就會有明顯的差異。教育資源整併在受教權之外還將面臨學校存廢的危機和教育資源是否能妥善運用的疑慮,這與地方政府整體員額配置、機關組織修編等又有密切關連,政府必須及早提出因應對策才是。
社論/離島少子化的教育隱憂
-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