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當返回故鄉澎湖時,我都會在我們的村落裡走走看看,仔細觀察村里的樣貌及左鄰右舍的現況,彌補成長期生活範圍只在家附近方圓二百公尺對村里熟悉度不足的缺憾。
很多狹窄的巷道與馬路多年來都沒有改變,只是硓古屋的存在越來越有歷史,新穎的透天厝一幢幢如雨後春筍般蓋了起來,在新舊之間,我看到我們長輩那代人的身影逐漸凋零,一些青春活力的生面孔正在活躍人生。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時而停留,時而前進,在一間從小到大記憶深刻的糕餅店前我停留駐足許久,因為我看到這幢建築物的整體外觀依舊,但牆面已經過油漆整理,木門也變成了鋁門,原來沒有店名,現在也掛上了新穎的「新OO號」,當時的我不是想吃糕餅,而是管不住自己好奇的心,就開門進店。
來招呼的是一個年輕的陌生面孔,我問他:「請問這是你長輩的店嗎?他說:這是我外婆的家,外婆的糕餅技術有傳承給我,我把房子整一整,希望把這個傳統的產業發揚光大」,原來這間店已由第三代在經營,而且還賦予一個正式的店名(以前只是居家式的)及文青的外觀。
看到展示櫃上除了改良版的餅乾以外,還有我們從小吃到大的麵茶,這個麵茶是我成長期覺得最珍貴的飽食之物,以前農忙完畢回家沒東西吃,就泡個麵茶裹腹,或煮個麵線佐以麵茶,一餐就這樣打發了。
多年後,我們家的經濟日漸變好,吃的食物也變得多元,麵茶的記憶早就被拋諸腦後,是那天在這家新開的老店,看到這個麵茶,才讓我想起那段獲食不易,冬天來碗麵茶的溫味時光,這個家鄉味和欲老未老的我相遇在此時,暖度剛剛好,溫馨感綿延不絕。
麵茶家鄉味/洪金鳳
- 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