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聖嬰現象導致太平洋不平靜,颱風接二連三的來,本月又適逢天文大潮,馬祖有超過七成的居民村落是靠海邊澳口,雖然颱風或巨浪不會馬上對澳口居住安全帶來直接破壞,但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極端天氣常態化的趨勢下,我們的海岸建設不能不未雨綢繆及早規劃因應。氣候變遷對馬祖帶來最大的威脅應與海平面上升有關,又因為極端氣候加大影響程度,颱風的強度可能會越來越強,村落澳口的威脅也隨著提升。
近年來世界各地頻傳因為極端氣候造成的各種水旱火災等,台灣南部近日也因為天文大潮帶來百年罕見的海水倒灌現象,表示海平面上升已是不可避免的天然災害,而這樣的威脅只會隨著氣候變遷越來越大。馬祖已有多年未受颱風侵襲,但過去的經驗提醒我們,若是颱風在農曆大潮水前後來,各澳口及低窪地區卻飽受肆虐,碼頭泡水、道路積沙、景點受創等。早年都不曾發生的狀況現在卻成為常態,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所致。
台灣本島早年大量的海港及海岸建設讓海岸嚴重水泥化,以致環保人士要求停止所有的海岸建設,行政院因此有永續海岸發展方案限制各地方的海岸建設,而馬祖就在這個方案的限制之下,很多建設無法推動。馬祖與台灣地理特性與環境不同,中央的法令不見得在馬祖行的通,如不能因地制宜說服中央,未來地方要發展要建設都會卡在法令層面。馬祖四面環海,大部份的村莊都位在澳口,保護村莊澳口的海堤應屬必要之惡,應設法在兼顧景觀的前提下讓護岸更堅實可靠,畢竟安全是不能讓步的。而各鄉各島在相對應的村容建設思維上也要跟著有所調整,設施不但要實用更要禁得起天災的考驗。
改善現有碼頭、防波堤均屬海事工程,所需經費相對於岸上設施是龐大的,但這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地方政府應將四鄉五島各村各澳所面臨的問題做完整的檢討,甚至要納入未來十年綜合發展計畫之中,逐年爭取編列經費來落實。整體的海岸保護計畫要變成政策,所有的規劃應走在氣候變遷之前,透過更完整的科學數據來防範未然。馬祖四面環海,觀光發展不能與海隔離,海洋對馬祖而言既是資源又是威脅,海岸建設的規劃尤其重要。面對人類有始以來最大規模的氣候變遷災害,我們的永續海岸發展方案也要跟著做政策的調整。
社論/極端氣候下的海岸建設方向
- 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