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典藏思父情/潘憲榮

  • 2023-09-01

老爸已辭世四十餘年,但他慈祥的身影仍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每回看到父親以往經常使用的器物,腦海中總會聯想起往日歲月的美好。

桿秤  

造訪南投頗負盛名的「茶二指」茶業故事館,走進園區,飄來淡淡茶香,展館陳列相當豐富,製茶機、陶壺、磅秤……琳瑯滿目,教人目不暇給;尤其放在玻璃櫃裡的兩支桿秤,格外顯眼。

早期,桿秤的使用非常普遍,是秤重量的主要工具。大支的桿秤閩南語稱「量仔」,小支桿秤稱「秤仔」。

小時候,我們住在山莊經營木材買賣生意,家裡有兩支桿秤,桿秤是一種依據槓桿原理製成的秤重工具,物品掛在桿秤前方吊鉤,掌秤者移動秤錘,使雙方成水平狀態,看看秤花就知道重量。

掌秤是一門大學問,父親掌秤速度又快又準,而且對方都非常滿意。因為父親挪移秤錘都朝有利於對方的方向稍微偏移。父親曾引用俗諺「秤頭就是路頭」,告訴我們:「生意人最重要的就是誠信與友善;掌秤時,如果心術不正,企圖佔對方便宜,很可能會流失客戶的信任感,得不償失。」隨著年齡增長更能體會出這句話的意義。有一句話說:「吃虧就是佔便宜。」的確,有時讓利、吃點虧,更能廣結善緣,贏得友誼。

每回看到桿秤,總會想起父親透過身體力行,在生活中給我們的一些啟示與教誨。

老鐵馬  

造訪景色秀麗的山城-坪林。此景點位於新北市,曾獲國際綠色旅遊基金會評選為「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吸引不少旅人的腳步。

這裡有一條很有特色的老街,漫步巷弄,處處可見懷舊景物,轉角處放置有幾輛老鐵馬,有趣的是,有些車子還掛有竹簍、斗笠……等物品,讓人倍感親切。

老鐵馬是農業社會重要的交通和謀生工具。小時候,家裡有一台自行車,那時車身是以耐用和實用為取向,與現在的變速、酷炫有別。老爸這台腳踏車裝備非常齊全,前方有一盞車頭燈,手把內側有鈴鐺,撥動一下會發出「叮鈴、叮鈴」的聲音,另外也有前後煞車系統,與現在相比毫不遜色。最特別的是,早期的自行車,必須依規定掛上年度車牌,足見鐵馬在當年的重要性。為了生計,父親和鐵馬彷彿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鐵馬在童年的記憶裡較深刻有二次,第一次是小時候感冒發燒,父親用他的老鐵馬載我到小鎮看醫生,我坐在前桿,父親騎得飛快,偶而腳踏車也會發出「喀啦、喀啦」的鐵片摩擦聲,平常要騎四、五十分鐘的路程,好像不到二十分鐘就到了,老爸揮汗如雨,但對老鐵馬的表現似乎很滿意。那時腳踏車騎太快,有時會脫鏈(台語:落鏈),還好,那次來回兩趟都一路順風,也許這和父親平日勤於保養有關。另一回,有一年耶誕節,父親帶我到三地門的老教堂參加子夜彌撒,一趟車程約一小時,回程我實在太愛睏了,竟然坐在腳踏車前桿打瞌睡。父親要一隻手扶著我,又要賣力踩腳踏車。「猴死囡仔,真會睡!」隱隱聽到老爸在笑我,如今點點滴滴與父親的互動都成了最溫暖的回憶。

每回看到腳踏車,總會想著:如果能用老鐵馬載老爸一回,多麼美好!

老藤椅 

旅遊桃園大溪,在一家古厝前看到兩張舊式藤椅,靜靜地放在屋外的走廊上,古色古香的樣貌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那張老爸專用的老藤椅。

這張高背藤椅雖然老舊,但父親非常寶貝它,常會坐在椅子上休息。也許是老爸體重較重,加上經年累月的使用,因此椅面日漸凹陷,而且有逐漸裂開的趨勢,為強化椅面支撐力,老爸費盡心思,在椅面鋪上厚厚的紙板,並在下方拉上多條鐵絲,充分發揮克難精神,繼續使用。

老媽有好幾回要幫老爸換新椅子,老爸總是笑笑說:「過一陣子再說,椅子還可以用。」後來有一次,修理藤椅師傅來村子招攬生意,父親想把這張骨董椅再修一修,經詢價,師傅說買新的比修理划算,後來父親考慮再三還是用修的,原因為何,家人同感不解。

老爸對藤製品情有獨鍾,我在台北買第一棟房子時,父親交代二姊帶我去買一套客廳用的全套式藤椅送我,至今已用了四十幾年仍捨不得汰換。此期間搬了幾次家,淘換了不少家具,唯獨這套老藤椅仍和家人相依相隨,傳送最暖心的陪伴。

隨著年歲增長,我逐漸能體會出老爸珍惜老藤椅的心情,也許藤椅裡牽動著一份難以割捨的故事;也許有一天,當父親送我的這套藤椅,已經不起歲月侵蝕時,我依然會像老爸一樣,絞盡腦汁,一而再,再而三去修理,持續典藏美好的記憶。

*    *

旅遊每回看到懷舊的場景,總會感到格外親切;尤其一些連結父親生平的景物,常會帶來對父親無盡的感念與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