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率全球名列前茅,這可不是一個好數字,暑假更是學生近視惡化的高峰期,因為不用上課,孩童在家用3C產品的時間大幅攀升,直接導致視力的明顯惡化,家長必須特別留意。
上個週末剛好北醫義診團到馬祖義診,就有許多家長藉由這次的機會,帶著小孩前來看眼科,在馬祖其他科別都還能方便看醫生,只有眼科在台灣也是必須大排長龍的科別。
近年來馬祖校園非常積極推動視力保健,每一年都會邀請講師到馬祖進行宣導,要為家長及老師建立正確的觀念,疫情的三年期間,眼科醫師發現,國內近視學童比例提高,與在家看手機、電視、滑平板時間拉長有關,醫生提醒12歲以下學齡前到學齡期是防治近視關鍵期,家長切勿利用3C育兒,以免得不償失。
教育部學童視力保健計畫今年來到馬祖協助地方進行視力保健宣導,計畫主持人吳佩昌就指出,馬祖兒童近視這兩年來有上升趨勢,家長應落實用眼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每天戶外活動一百二十分鐘以上原則,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用眼習慣及增加戶外活動,掌握其視力變化及遠視儲備情形。
專家一再提醒,近視就是一種疾病,要有視力存摺的觀念,不要輕易消耗遠視存款,也提出避免近視的開源節流法,例如多到戶外照光,就是開源「進帳」,最新實證研究發現,學童每天戶外活動達120分鐘以上,可減少近視發生或度數加深,因為戶外陽光可促使人體生成維生素D強化免疫力,且會刺激視網膜產生多巴胺,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同時抑制眼軸拉長,即使是在樹蔭下、玄關散散步,都可以達到很好的照光效果,以預防近視。
相對的,近距離用眼,不管是看書或看電腦,或是連續上課超過二小時,都可能會傷害視力因而近視,專家建議觀看書籍、電子產品需保持35至45公分距離,用眼要有固定休息時間,父母要增加與孩童戶外活動時間,避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飲食方面可補充維生素A(地瓜、牛奶、雞蛋)、β胡蘿蔔素(紅蘿蔔)、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綠色蔬菜)、花青素(葡萄、茄子、紫米)及DHA(魚類)等食物,並以原型食物取代加工品,對預防近視也會有幫助。
近視年紀越小,度數增加越快,越容易成為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國民健康署提醒近視防治要從幼兒教育開始建立兒童正確用眼行為,以免除惡視力的威脅,家長切勿輕忽。
兒少近視防治需要專業人員、教育機構及家長的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做榜樣,放下自己手上的電子產品,帶著孩童戶外走走,讓我們一起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視力健康。
社論/視力保健從小做起
- 2023-08-30